你每天会观察自己的舌头吗?
中医认为,舌象能够反映出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组织的健康状况。
△健康舌象
如果舌体红润、苔薄、不滑不燥,则为“无病之舌”;但很多人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不是颜色紫暗、有裂纹,就是厚厚一层舌苔……
这样的舌象,往往预示着疾病风险。
6种舌头的变化要注意
1
舌两侧红:肝火旺
如果你不仅口干,口还发苦,眼睛发红等,这都属于肝火旺的表现。
有肝火时,舌质会发红,但两侧红更明显。
药茶是缓解肝火旺盛的方法之一,下面我们来看四款药茶方:
柴胡甘草茶:适用于口干舌燥、嘴破。取柴胡、甘草各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玫瑰白芍茶:有舒缓胸闷、烦躁的功效。取玫瑰花、白芍各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菊花薄荷饮:适用于眼睛酸涩、头痛。取菊花、薄荷各3克,温水冲泡,代茶饮用。
银花栀子饮:适用于有痤疮、浅眠问题的人,取金银花、栀子各3克,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2
舌尖红:有心火
中医认为,比正常颜色要深的红舌是比较多见的病体症状,它预示着体内有热证。
心火的表现主要是舌尖红,另外还有口干、烦躁、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小便发黄、大便偏干等症状。
心火亢盛容易导致心气不足、心阴虚损,长期心气不足,难以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容易导致瘀血内阻,最后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失眠、心绞痛、冠心病甚至心梗等危险的情况。
对于心火旺盛较重者,中医名方导赤散是不错的选择,但导赤散是药方,需咨询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判断用量。
对于症状轻微的,平时大家可用下面的茶饮方调理。
用料:淡竹叶6克、生甘草3克、藏红花3根。
淡竹叶有清心除烦的作用,生甘草清热止痛,藏红花活血化瘀。
这个代茶饮可以清心火,尤其适合小便短赤的心火亢盛人群。
心火不明显,以及偏寒体质建议不喝。
3
舌红咳嗽:有肺火
发红部位在舌头的前半部。
肺火实热多因感受燥邪,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等。
对于肺火严重的,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泻白散。
症状轻微的,可以试试枇杷雪梨冰糖水。
用料:雪梨1颗,枇杷3颗,冰糖适量,枸杞5颗。
做法:雪梨去皮切滚刀块,枇杷去皮去核,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冰糖,加水煮开,然后小火熬煮半个小时,晾凉后饮用。
4
舌红苔黄且口臭:胃火
胃热的时候整个舌头都比较红,有时候舌红苔黄,黄色会把红色覆盖掉,需要特别注意。
胃热的患者常有饥饿感,总觉得吃不饱,俗话称为“慌饭”,中医称为“消谷善饥”。
胃热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耗津液,而致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可见口干、口渴喜饮、大便秘结等症。
胃火上炎,可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反酸等症。
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大量饮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患者多有胃热。
对于胃热刚起的患者来说,适当吃凉性的药食材可清热泻火、滋阴生津,比如生菜、苦瓜、梨、西瓜、薏仁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给大家推荐一个清胃火的小食疗方——皮蛋拌豆腐。
做法:每天用两个皮蛋,加上4两石膏豆腐,拌匀后加上麻油,放少量盐,当菜吃。
对于胃火长期过重者来说,久病必然会伤及阴分,多会出现口渴、感觉饥饿又吃不下的症状,有时伴有轻微咳嗽、虚汗多、便秘、腹胀等症状。可以尝试使用石斛、玉竹、芦根、乌梅等食材养阴生津。
5
舌红少苔:可能有肾火
上面几种情况都属于实热证,往往是舌红有苔,而且都是黄苔。
那如果舌头红红的,也没什么舌苔,就应该是正常了吧?
非也!中医认为,如果舌红少苔或者没苔,就是虚热证了。
如果舌红少苔,舌质红得不是那么明显,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它是三补三泻,比较平和。
如果舌红的程度比前者明显,还伴有潮热、盗汗,手老想放在玻璃板上,这种情况要用知柏地黄丸。
6
舌头发白:多属脾虚
那么正常的舌头颜色是什么呢?正常的颜色是淡红的!
而如果舌头是淡白舌,血色很少,则是不正常的“舌淡”表现。临床上,舌淡表明气虚、血虚,其中最常见的是脾气虚所致。
脾气虚的人总觉得浑身没劲、累,不想吃东西,胃有胀满感,大便偏软、不成形。
针对“舌淡”症状,可以选择四君子汤、香砂养胃丸等。
如果除了脾虚,还有中气不足症状,主要表现为有时候肚子坠胀,大便拉稀次数比较多,可以选择补中益气丸。
舌头常动人不老
舌体的各个部位都与内脏的各部位相对应,如舌尖属心、舌心属胃、舌根属肾等,我们既可以从舌头看健康,又可以通过每天运舌达到保健、长寿的目的。
3种最有效的运舌方法:
坐下后凝神息虑,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来回摆动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余下,然后分3次咽下。
用舌尖舔内侧齿龈,由上而下,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30圈。
用舌尖舔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0圈,或用舌尖舔内侧齿龈,左右摆动30次,唾液增多时分3次咽下。
以上方法既可独立也可交叉进行,次数多少根据自身情况增减。
资料:养生中国、北京卫视养生堂、医院、健康时报、健康朝阳
编辑:王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