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中医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湖南天药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曙光
张曙光,岳阳市平江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从业药师,个体私营业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加工炮制以及中医药科技研发工作。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方讲求戴国延
在平江只要谈起中医药界大咖张曙光先生,无不翘指称赞。他不但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是一名令人尊敬的慈善家。他自小在母亲的熏陶下酷爱中医学。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就从事着与中医药方面的研究与种植,不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挽救了平江县多种药植物面临资源濒临枯竭、甚至个别品种灭绝的局面。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通过种植和销售中药材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助力周边镇、乡一批贫困人员脱贫摘帽,也为今后的中药材教学科研、文化交流、中医药康养保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母亲熏陶,他走上中医药研究之路
近日,在朋友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平江县南江镇阜峰村的“湖南天药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江镇永强示范基地”。此时,张曙光正顶着烈日,满身汗水和工人们忙碌着进行人工除草。
“我个人认为中药培育、种植时除草不宜采用化学防除的方法。除草剂使用的剂量范围很难掌握,稍有不慎就很难保障药材质量。人工除草虽说成本居高不下,但是环保,所以我一直采取人工除草。施肥我用的是天然发酵鸡粪、羊粪和发酵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这样更能保证药材质量。”见到记者疑惑为什么不用除草剂时,张曙光解释。
张曙光为何会走上药材培育及产品研发之路?还得从他的母亲说起。
今年50岁的张曙光,出生于平江县冬塔乡(现为上塔市镇)。父亲在湖南省郴州矿场工作,母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中医赤脚医生,四邻八乡有什么病痛,总是请她去诊疗。因为母亲为人和善,医术精湛,深受人敬重。“我很敬佩母亲,也许是受她的熏陶,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别的同学都看小人书,我却捧着母亲案头上的中医书籍看。那时候的医药书籍大多是线装本,有《孙思邈秘方》《增校本草总新》《张仲景方验》《千金方》等等。初中毕业时,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本中医医学方面的书。虽然看了这么多书,有时母亲也指点一下,但我还是似懂非懂。直到在湖南医科大学进行系统学习后,才真正爱上了中医。像《中国中草药图典》《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医用本草》《图解偏方秘方大全》对我现在从事原生态中草药种植、加工和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和中药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得益于医科大学的学习,更让我明白身为一名中药研究者的责任。”
创办公司,投身中医药事业
年,平江县医药公司招工,张曙光凭借扎实的中医药知识,成为一名药材销售员。年结婚后,他协助妻子经营药房。“药房正式员工60余名、每年临时用工达人次。因有药房的经济支撑,我开始了中药材培育、种植研究,成立了湖南天药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张曙光说。
张曙光发现地处湘鄂赣交界的平江县很多宝贵的中药材,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资源保护、规范的择地种植以及科学的发展管理,致使资源濒临枯竭、甚至个别品种灭绝。出于对中医中药行业的敬仰和致力于中药研究的一份责任,年,他和岳阳市天岳幕阜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幕阜山景区内的5个村合作,共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业园区3个,通过种植和销售中药材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助力贫困人员脱贫摘帽,也为天岳幕阜山中医药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提供了丰富药用植物资源,为今后中药材教学科研、文化交流、中医药康养保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公司立足于原生态中草药种植、加工和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和生产,逐步建设以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中医药技能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综合示范园。湖南省10多名中药材专家教授对天药堂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研讨论证。在南江镇阜山村、上塔市镇龙头村成立了平江县天药堂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板江乡流江村成立了和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3个因地制宜的中药材扶贫示范基地;在阜山基地规划建设“二站三馆”,即中药材种植信息监测站、技术服务站、教学实验培训馆、产业化开发生产馆、中医馆;联合打造湖南天药堂中药材示范基地,目前已种植中药材20多个品种、计划种植多种和培植70多种中药材;发展千亩野生药材挖掘采收教学基地,供学员现场学习和鉴别,掌握各药材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建设学员学习的加工炮制车间;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产品,和天岳幕阜旅游公司合作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倾心构筑,助力精准扶贫产业链
“我们这些老人到外面去打工没人要,真要感谢张总,让我们每个月在这里除下草,就能拿到几千块钱的工资,不但可以补贴家用也可以存起来养老咯。”采访中,今年62岁,正在除草的周美菊娭毑很是感激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湖南天药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种植贫困户”的模式,以不同基地、不同方式和不同品种带动2镇1乡、6个贫困村,综合开发建设特色产业扶贫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借助基地规模化和专业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土壤气候、药用价值高的中药材品种,针对6个贫困村,户贫困户,人的精准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因人因地施策。
目前,张曙光在2镇1乡,6个贫困村土地和山林租赁达余亩,总规划达00亩,种植白芨50多亩、黄精70多亩、吴芋20多亩、白术60多亩、丹参50亩、白芍近30亩、重楼20亩……板江乡流江村基地开垦种植玉竹、黄精、吴芋、重楼等多亩;林下种植将近亩;上塔市镇龙头村基地开荒土地,种植中药材近亩;正在开发建设多亩中药材苗圃培育基地,年以来在3个基地的开发、道路、水渠、种苗等方面已投资多万元。其中,支付贫困人口土地租赁费用48万多元,支付贫困人口劳动力工资多万元,与20多户贫困户签订协议后投入种苗、肥料的铺底资金50多万元。该公司种苗购进多万元,总投入近万元。平江县首家多功能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有时候我也会下厨做两个小菜,但我做菜前都要仔细分析怎么做才最好吃,这让我领悟到了最简单的事情也是可以做到极致的道理。所以人生的道路上,做事就要有这种认真坚持的态度,把事情做好,尽力做到极致,自己就没啥遗憾了”。同时,张曙光也建议年轻中医要敢于走向基层,走向一线,做勇敢有担当的中医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