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现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字任之,上海市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民国时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年来四川旅游,著有游记《蜀道》。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大、政协等要职。
我儿方刚,当四川大学教授已四五年,兼教华西大学功课,住华大广益学舍。我到成都,也就宿在那里。独立的一所小楼,四围花木,旁边草地一方,环以竹篱,倒也简朴而幽静,住在中间,很是舒适。
我来川的目标,除了游览山水,总想把整个的四川来研究一下。自从到成都,承当局诸公向我征取对于改进四川的意见,我还没有较详细地观察,较深切地研究,哪里可以乱讲呢?
二月二十三日,作孚相约去游灌县①,这算是考察四川实际状况破题儿第一遭。
是日下午三时偕纠思、方刚,导游的朱树屏君,或坐滑竿,或坐轿,上青城山,滑竿用两竹络布,人坐在上边,两人抬着走,比竹轿来得舒适。十里玉堂场,二十里长生宫,三十里至青城山下。
青城山为道教区域,与属于佛教的峨眉山相对。读彭洵所辑《青城山记》②,所有胜地命名、古人事迹,无一不于道教。吾们到山下,天晚了,于昏黑中舍了滑竿,步行上山。方刚到过这里,且常和道士往来。八时顷导至青城山天师洞敲门,道士彭椿仙迎入,供食宿。
二十四日天雨,凉得很。开门一望,四山都被封锁在云雾中,不能出游,与椿仙长谈。
天师洞,隋大业间始建③,名延庆观。唐改称常道观,宋改称昭庆观,今仍名常道观,俗称天师洞。唐时,为飞赴寺僧侵占,玄宗敕令仍归道士。这一道御敕,勒在石碑上,至今尚存。从魏晋以来,佛道两家纠纷得不了,这也是两家纠纷的一小事件。所以称天师洞,相传张道陵曾宿在这里修炼道术的缘故。天师殿旁还有天师手植的歧茎棕树一株,高三丈余。前殿外还有银杏一株,相传也是汉时物。枝干间结成悬瘤很多,像钟乳倒垂的形状。峭壁下有洞,即是天师洞,椿仙导游藏经阁,建筑尚新。山家多种川芎,每亩一熟可得八九十元,足抵一亩田价,这是椿仙所说。川芎与姜黄、当归、白芍,每年出口都在一百万斤以上④,产量在川省药材中名列第一位。著名产地,为灌县石羊场⑤。十八个一斤叫做黄芎,销广帮。三十个一斤叫做芎王,销安南⑥,台湾,及河南帮。六十个一斤,叫做统芎,销汉口帮。见重庆中国银行出版社《四川省之药材》。
雨下个不止,白云一片一片飞入房里。既写诗以赠⑦。更留一联:
经阁如新,从知道道非常道;
山田无恙,但祝年年大有年。
吾友杨叔明曾述椿仙有师,少年为江湖好汉,能飞檐走壁。叔明曾请面谈,年虽七十尚能矫捷越墙垣。问师生平门弟子谁受术最精?答椿仙。后来师因服龙虎丹中毒死。末流的道家分修炼、丹汞、阴阳诸派。叔明,杨遇春裔孙。门客中尚多传授此术,故知道这类事。
作诗一首《青城山》:
既观都江堰,遂趋青城山。
一肩滑竿三十里,禾麻鸡犬居民闲。
范贤故居未及式,但闻流水声潺潺⑧。
一亭引胜瞑烟里,第五洞天不可攀。
炼师何惓惓⑨,笼烛自开径。
侵晨溪月阻游屐,长日瓯茶助谈兴。
我闻老聃三宝首曰慈,无为而为非不为⑩。
阴氏煮金惠穷乏,鸣鹄治病百姓师⑾。
逍遥千家倡自卫,思邀千金方广医⑿。
凡诸求仙者,匪敢以自私。
方今嗷鸿遍海宇,掉头忍与人世辞⒀。
师赞我言非河汉,五千真谛知者罕⒁。
少年愤世求入山,荒荒天职良可叹。
高谈未已云入房,张我军者儿方刚,
诗成各尽酒一觞。
垂乳银杏老生子,大脚玉菇香调羹。
为语飞升今有术,我曾拔宅云中藏。
灌县第四区区长赵管青笼着灯来看我了。赵名宗炜,上海持志大学毕业,精干得很。……我问:修治上下官堰有过计划没有?答有。需钱多少?答三千几百元。能分若干年归还呢?答五年。因告以这事易办,可组织合作社,向银行商借,让我去接洽一下。
廿五日已决定下山了,天忽晴朗。常道观在混元顶第三峰峭壁下,出山门回头见“第五洞天”四字。过遇仙岩、龙居冈,再下有亭名天然阁,额题“西蜀第一山”,过青城桥,遂达平地。沿途每数十步必有亭,联额都还可观。抬眼四望,林木掩映,峰峦苍翠,低头走在修齐治平的磴道上,回想常道观全部收拾整洁,陈设精雅,我虽没有贪图彭炼师的道术,已深深地佩服他的才能了。
下山过长生宫,是范寂故里。问范贤所手植的楠树,早没有了。
题诗一首《过范寂故里》:
郁郁青城道,虢虢鸣泉流⒂。
言寻范贤居,庙貌森清幽。
范贤何如人,古之逸民俦⒃。
当其名未彰,昭烈先旁求⒄。
晋时倏焉衰,李流寇益州⒅。
茕茕千余家,率之遁林丘⒆。
自卫合群力,耰锄胜戈予⒇。
余事虽弗详,能令遐迩讴。
越千五百年,我来抚松楸。
古楠贤手植,樵斤早见摧(21)。
太平方荐瘥,桑土须绸缪。
谁欤众归住,吾子与同仇。
相传贤已仙,修龄乔松侔。
长生曷足贵,怀德永千秋。
归途过定江桥、通玉桥、玉堂桥、永庆桥、锁龙桥,进灌县城。所经诸水,都是外江流域,各挟大量黄沙,直奔而下,我大惊、大忧,积几十百支流一齐入岷江,等于岷江大的几十百条齐人长江,每一支流各挟那么多黄沙直下,长江中下游水利上交通上,都得不发生绝大问题呢?
于灌县复见罗县长谈山民种川芎,大受高利贷的苦,每贷一元,十天须纳一吊(一吊等于四五分),山民穷到不贷钱不能种川芎,因想发起川芎运销合作社须放款四万元,向银行商借,我也就说:让我帮同接洽一下……
这上下官堰利用合作社和芎泽利用合作社(22),后来也就成立了。
后来还从四川大学学生谈话中得知,青城山有几吊钱便算富人,有一二百吊便算巨富了。
本文选自黄炎培先生年7月所著《蜀道》(该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本文标题系该书第四章的原标题。黄炎培先生于年1月29日乘民生公司民贵轮启程来川,往返历时近百日,故此书又名《蜀游百日记》。他在灌县和青城山的时间是2月23日至25日。年黄炎培先生又在灌县创办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设农技专业课,他对都江堰、青城山感情既深,贡献亦大。
▌
①作孚,即卢作孚(一),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当时他担任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曾亲赴上海欢迎黄炎培先生来川并陪同游览灌县。
②彭洵,字古香,晚清时灌县人,光绪年间著有《青城山记》。
③大业,隋炀帝年号(—)。
④川芎、泽泻、姜黄等均为灌县出产的中药材。
⑤石羊场,今为都江堰市石羊镇。
⑥安南,即今越南。
⑦黄炎培先生赠给彭椿仙的诗,题为《丙子二月宿天师洞》:“拾级来登第五天,山楼夜听洗心泉。彭师好古云房住,老杏一千七百年。万言生事正愁穷,其奈长生道未通。一熟山芎赢地值,马鸣肯为我谈农。”
⑧范贤故居,指长生宫。未及式,来不及瞻仰。
⑨炼师,指天师洞当家道士彭椿仙,惓惓,情意深切。
⑩老聃即老子。引文见于《老子》一书的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下句是黄炎培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积极理解。
⑾阴氏煮金惠穷乏,事见《神仙传》,传说汉代的阴长生,是汉和帝阴皇后的亲属,他不慕荣华,一心学道。听说马呜生已得道了,便向他学习。但马呜生却天天向他谈农田之事,且要他亲自干农活,他坚持十几年,从不懈怠。最后马鸣生告诉他:你已经得道了,可去青城山中,煮土为金,送给天下的穷人。鸣鹄治病,指张天师在鹤呜山得道,为人治病的传说。
⑿逍遥,指范长生,相传刘备曾封他为逍遥公。他有部族千家在青城山结寨自卫。思邈千金方,指唐代医药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
⒀嗷鸿遍海宇,指天下呻吟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
⒁五千真谛,指《老子》五千言的思想真义。
⒂虢虢:流水声。
⒃俦:伴侣。意谓范长生不过是古代隐逸之类的人物。
⒄昭烈,指蜀汉先帝刘备,相传刘备求蜀中贤才,欲征用范长生,但为范所婉谢。
⒅这里说的是晋代李流、李特举兵在川西起义。
⒆《晋书·李流载记》说:“范长生率千余家依青城山”,自卫自保,丰衣足食。
⒇耰,古代农具名。
(21)意谓范长生亲手所栽的楠树,也不知在古代哪个樵夫手中摧毁了。
(22)泽,指灌县所产中药泽泻。
文:黄炎培
#青城山道教#
编辑:李娜
审核:谢至开、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