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湿热之极,腹痛作痢,上吐不食,下痢不止,至勺水难饮,胸中闷乱,人以为噤口之痢也,谁知是胃中湿热之毒乎。夫痢宜下行,下利宜也,何以上吐而不能入乎?此盖胃中之火,得湿而蕴结不宣,一旦作痢,本欲下行,乃投之以饮食,则火反上炽而不降,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也。然而胃火之盛者,由于心火之旺,心火最恶湿,一得湿则火郁而不通,则停住于胃口;胃中之火,愈增其熏蒸之气,二火相合,则热之势固结而不散,湿亦停住于肠胃之内,胸中交战,安得不闷乱乎?治法必须开郁火之门,而门不能易开,必须引火开门之为捷耳。
方用引胃汤:
人参(一钱)黄连(三钱)
吴茱萸(三分)菖蒲(三分)
★★★各为细末,滚水调入于茯苓末中,大约茯苓须用五钱,一匙一匙调如稀糊者咽之。初时咽下必吐,吐后仍咽,药一受则不吐矣。即将前药服完,上下俱开门矣。
然后用靖乱汤:
白芍(一两)车前子(五钱)
黄连(一钱)甘草(一钱)
枳壳(一钱)木通(一钱)
广木香(五分)茯苓(三钱)
水煎服。二剂痢止,不必三服也。
前用引胃汤者,以心火喜燥。黄连虽寒,然其性正燥也。以燥投燥原非所恶。况吴茱萸性热而燥,以火入火,同性岂有扞格之虞?况入之人参、菖蒲之中乎?盖胃中之火,乃邪火,而心中之火实正火也。居于邪正之间、非得正人君子之药,则邪不能散于顷刻,非得导引之使,则心火不能返于故宫。况胃气之闭,正胃气之虚也。人参补胃气之圣药,胃虚逢补,不啻如饥者之得食,关一开而良将勇士夺门而入,邪自惊走矣。后用靖乱汤者,譬如以计夺门,若后无大兵相继,则敌且欺寡不敌众,未必不狭巷而战,死斗而不肯遁,今又以利水、逐秽、平肝之药济之,是前锋既勇于斩关,而后队又善于荡寇,安得不成功哉。
此症用亦效。
黄连人参茯苓(各二钱)
木香(三分)吴茱萸(五分)
水煎服。缓饮之,随饮即愈。
本文摘自《辨证录》,明德初心做适当注解,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
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