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与葛根提取类黄酮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适合用于治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蚕的主要食物。
桑叶中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如桑苷,异槲皮苷;生物碱类化合物,如葫芦巴碱、胆碱、腺嘌呤;香豆素类化合物,如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碱;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甾体化合物盒三萜类化合物。临床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粥样硬化、降血压、抗炎、清热解表、抗衰老、利尿等作用。
气淡,味微苦涩。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到年,有人将桑叶的芽头做成了菜式,而使桑叶有了食疗的价值,因其桑叶的芽头营养价值丰富而被大众喜爱,被现代人称为桑芽菜。又以南浔辑里村,国丝文化园的桑树芽最为出众,考虑到穿珠湾水的灌溉,其桑叶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
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舒筋活血。老人家生病腿脚不灵活时,会经常觉得浑身难受没劲,不能灵活支配身体的各部件。此时熬桑叶水,早晚各洗一次,可以用热毛巾取桑叶水,敷在疼痛部位,腿脚等部位,第二天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1、桑叶虽治盗汗,厢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渭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看尤为要药。2、桑叶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3、桑叶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4、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人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5、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6、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7、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罯扑损瘀血带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8、桑叶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9、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疮。又主小儿吻疮,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椹,利五藏关节,通血气。10、桑叶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童之。11、桑叶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12、桑叶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13、桑叶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14、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弦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15、桑叶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
瑞药金方桑叶破壁饮片
SANGYEPOBIYINPIAN
甘、苦,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开水冲泡服用(可反复冲泡至无味)或煎煮5分钟。日用量2~4g,一日2~3次。可供配方用,或遵医嘱。
密封,置干燥处。
滇(S)PBYP-01--02
1.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
2.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重者可配生石背、麦冬、阿胶等同用。
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泄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之品,可用治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涩痛,多泪等实证;配合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同用,又可用治肝肾不足、眼目昏花之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