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写道,秦可卿身染重病,贾珍托冯紫英请来太医张友士。张太医详细辨证后,便开出了一个十六味药的方子:人参二钱,白术二钱……白芍二钱……,并叮嘱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做药引子。无奈终无回天之力,秦氏仍香消玉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人参、白芷、大枣,今天一起来学习白芍。
药典规范
白芍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不宜与黎芦同用。
相爱相杀
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经过不同的炮制加工后,在临床上作为白芍或赤芍使用。其区别如下表。
经典名方
芍药甘草汤
歌诀: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统,滋阴柔肝效立瘳。
组成:白芍、炙甘草。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本方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药理作用
白芍主含挥发油类、单萜类、三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为代表的单萜及其苷类成分是其药效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抗抑郁、抗癌、抗血栓、降血脂、降糖、保肝、通便的作用,同时在改善心肌肥厚、骨关节炎、斜视性弱视、缺血再灌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拓展天地
芍药,最早记载于《诗经·郑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是古代男女表达爱情的信物。芍药入药首载于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可见芍药作为药物应用的悠久历史。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提赤、白芍药,并根据花朵颜色的白、赤和其根部颜色的白、赤分为白芍和赤芍,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载“凡茯苓、芍药,补药须白者,泻药须赤者,后至金元成无已《注解伤寒论》首提“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再到清末民初《本草从新》云:“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明确野生与栽培、生用与加工不同分为赤芍与白芍,但植物来源一直没有变化,根据形态描述和历代本草记载,基本可以确定古时的赤芍和白芍均为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
上图为赤芍
但同一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根为何会成为颜色截然不同的白芍和赤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加工方法不同而影响根的色泽和质地。《中国药典》规定:白芍为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而赤芍则为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和泥沙,晒干。可见经过去皮、水煮的,其根色白称为白芍,不经刮皮而直接晒干者,其根色暗褐称为赤芍。由此其临床功效也不一样。
上图为白芍根
上图为赤芍根
药性歌赋
白芍微寒苦酸象,
养血敛阴调经畅。
柔肝止痛胸胁舒,
眩晕速捷平肝阳。
编者:小蓟
责编:本草学堂
审核:马辩草
说明: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