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奉献:《土著民精选集》,给游子的一杯家乡茶
本文摄影/王星
文|西汉王朝
含苞欲放早春的脚步匆匆而行,暖阳催开了燕子奋飞的双翼,乡村路上有嬉闹孩童的身影。
偶尔传来几声狗吠的声音,空气里处处弥漫着沁入肺腑的花香。
周围,是纯净的空气。远处,是巍峨的群山,这里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屋后的牡丹、芍药已冒尖发芽,在春雨的滋润下它竟疯长,在重重叠叠中孕育了一个又一个花苞,初若米粒,渐如黄豆。
我急步上前,惊喜地发现,那含苞待放带着露珠的芍药上,还有数只在寻寻觅觅、忙忙碌碌、自得其乐的蚂蚁。
在晨风中,那一朵朵娇艳的花苞,摇曳生姿,虽没有重瓣的雍容典雅,却也妩媚婀娜,令人向往。几周后,便是她们吐露芬芬、锦绣绽放的惊艳时光。
芍药花有“花中丞相”、“五月花神”之美称,花期盛开在4月中下旬,她的花语是“情有所钟、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寓意着思念,是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期盼你们的盛开。
争奇斗艳这个春天,一直沉浸在细雨朦朦中,难得的久雨初晴。山岭、田野、村庄,全都散发着泥土花草的芬芳气息。
大地回暖,枞草泛青。这些匍匐在地表的野草,以它们的一叶新绿一瓣嫩芽表达出生命的顽强和欣喜。
春天短如小令,适合做一些精致有趣的事。饮酒、品茶、赏花都是上好春事。
期盼很久的芍药花节如期开幕,游人如织,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欢快的喧闹声。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今年芍药花基地崎岖的山路比往年又拓宽了很多,走起来更加从容与舒适。
刚到基地,县城来的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难怪,这漫山的粉白、艳红映入眼帘,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滚滚的花香。
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在通往芍药花基地的小路上,慢慢集结成长长的队伍,山上的人鱼贯而下,相识的人相互微笑着打着招呼。
彩旗和花朵把这片山坡打扮得五彩缤纷。注目处,到处是嶙峋奇异的石头,似卧虎,像龟兽,天然成趣,与花朵紧紧地拥抱缠绵在一起,花的海洋映红了大家的脸庞,也印红了乡野的春天。
游客来了,它们像接到了某种旨意,一夜之间把叶片举向了空中,每个叶端都挑着一颗饱满的青露。
游客们兴奋地一头扑进芍药花的怀抱里,他们像久别重逢的恋人,与它深情拥抱,亲密热吻。芍药花似乎懂游人的心,知他们的意,它们含情脉脉,顾盼生情。
驻足细看,芍药盛开的花瓣有三四层,落落大方地舒展开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大花朵。花瓣的底部和中间泛深粉色,越到两边颜色越清浅,到边沿慢慢过渡成白色了,中间的花蕊修长、清瘦、颜色呈鹅黄色。
“好为花王做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芍药像极了一个有爱的女子,娇艳滋润。
她们的气质、情态、韵味,埋伏在一些不被人留意的角落,等待你去品读。
几日后,或是一场风,或是一场雨,纷然飘落,遁入泥土。
这个春天就过去了。
芍药根魂很多人喜欢芍药的美艳,却不知道她的灵魂在根部。芍药是既能药用,又是供观赏的经济植物之一。根茎统称“白芍”,有镇痛、镇痉、祛瘀、通经之药效,它的种子含油量约25%,供制作肥皂和涂料等用处。
芍药喜光,耐寒,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它夏季喜冷凉气候;适宜土层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壤土。
山斗缺水,十年九旱,不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穷则思变,从6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种植中药材,最多时有50~60个品种。夏根、玉竹、杜仲、百合、牡丹、芍药的种植尤多。成品晒干后都送到了廉桥,中南最大的药材市场。
农民种植药材挺不容易的,从栽种、施肥、防虫害、锄草,到采挖加工。短的收割期一年,长的要三到四年的时间,每天都是繁琐的地里劳作。
而牡丹、芍药的根茎植入地下有几十公分,要有经验的农人才能采挖,采挖回来后还得趁着新鲜脱掉外皮加工,洗水烘烤。每次采摘,通常是全家动员,挑灯夜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讲起这些小时候的琐事,似有一种幸福的回味。现实与宿命进行剧烈的撞击,在这些石头缝里,祖辈们靠着坚强的意志挥洒汗水,精心培育……
一代又一代,在政府的引领与帮扶下,这里已是初具规模的芍药花基地了。
芍花归来兮,生机盎然。
作者:西汉王朝,男,年出生于湖南双峰,喜欢文学、诗歌、诗词。一直在外资企业供职,从事管理工作,常有作品在省市级刊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