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这种顺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去规律的生活好像离现代人越来越远。现如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如早起、加班、熬夜、饮酒、进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接受污染和辐射、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晚育等都是损伤人体心肝脾肺肾这五脏气血的恶劣源头。
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外因、内因所致,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外因,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内伤、饮食失于节制、过度安逸或过度疲劳等均是引发疾病的内因。
《皇帝内经》里面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人体自身存在抵抗邪气的能力即能不发生疾病,而上述内因长期耗伤人体正气,疾病必然乘虚而入。其中以风、寒、湿邪引起的疾病最为常见。
1
外因生病
最常见的就是外感风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时节因为天气干燥寒冷发生更频繁。春夏季也容易感染风寒,可能有人会有疑惑,夏天那么热,怎么会感染风寒?主要是空调惹的祸,现在出门除了户外,室内不管是商场,休闲场所,办公场所,家里等空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稍微不注意,衣服穿少了,睡觉受凉了,或者从户外一身汗进入空调房等这些情况,风寒无意间就会侵袭我们的身体。此时要是身体抵抗力差,有些人就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痰白质稀、头痛身痛、无汗等一系列风寒感冒的症状。也就是常说的寒积。
2
内因生病
最常见的就是内伤生冷。由于过食生冷或者肥甘厚腻之品,像夏天热,人们喜欢不加节制地吃冷饮、喝凉啤酒,吃水果,而在冬天,很多人喜欢待在暖气房中吃冷饮、或喝冷水,生病了乱用抗生素等,同时由于现代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吃饭顿顿有肉已成生活常态,这些寒凉的东西及肥甘厚味需要大量的阳气来运化,时间久了就容易生寒湿,可导致中焦饮食积滞、脾失运化,再加之起居不慎,外感风寒从而出现发热恶寒、脘腹冷痛、上吐下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就是脾胃受寒引起食积。所以不只是小孩会产生食积,大人也会。
体内生寒生冷只是第一步,要知道,病邪从来不会孤军作战,寒邪在身体里堆积的久了会凝滞,中医上有一个词,叫“寒性凝滞”,寒邪一旦凝滞,不动不通,不通则痛。如妇女坐月子时就不能受寒,如坐月子时背部受寒,她以后背部可能经常疼,不舒服,还常常感觉冷,而且不好调理。凝滞还可导致气滞,而气滞会引起血瘀,因为中医里面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郁的久了,血脉也会郁在那个地方走不动。从而出现胸胁胀痛、心慌胸闷、月经不调、月经有血块、痛经、面色暗黑、嘴唇暗紫等症状,即为气积、血积。
寒邪在身体久了不仅会引起气滞血瘀,还会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由于脾主运化,寒为阴邪易伤脾阳,因脾喜燥恶湿,脾阳受损,会产生湿邪,水湿就会出现,水湿在身体里淤积的久了,就变成了粘稠的痰,进而升级为痰湿。身体就会表现出阳气不足和湿气太重的临床表现。会有身体疲倦、乏力、没有精神、精神萎靡不振、腹胀、纳差、胃痛、反酸、嗳气,甚至腹泻、呕吐等症状,即为痰积。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人之所以生病无非是身体虚了或者是瘀了,针对虚症,我们通过食补或者口服补益类药物对症补之即可。针对瘀症,也就是上面分析的体内有积滞,如有寒积、食积、气机、血积、痰积等。我们除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外还可通过口服具有解表散寒、辛热温里、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物把身体里的淤积都清理掉,那么病也就自然好了。
“五积颗粒”就是专门针对身体里面的寒积、食积、气机、血积、痰积,故名“五积”。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温中消积。用于外感风寒、内有寒湿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满、厌食、腹痛。
组方解析
五积颗粒源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五积散,是在二陈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祛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应用范围广泛。
君药---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外寒。
臣药---干姜、桂枝:辛热温里,以祛内寒。
佐药---炒苍术、姜厚朴:燥湿健脾、行气和胃、以消食积。陈皮、制半夏、茯苓: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消血积。桔梗、炒枳壳:一升一降,理气宽胸,善行气积。
使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15味中药材联合共奏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温中消积之功。善治寒、食、气、血、痰五邪之郁积。
产品特点
1、独家、独品、独规。
2、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
3、作用范围广,临床应用广泛。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
4、经典方剂,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
5、临床适用科室广泛,内科、儿科、妇科、心脑血管科等。
临床应用
1.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湿。
2.治脾胃宿冷,胁腹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
3.外感风寒湿,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
4.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不通。
处方资料
五积颗粒
苍术(麸炒)、桔梗、枳壳(麸炒)、陈皮、桂枝、麻黄、厚朴(姜制)、干姜、半夏(制)、茯苓、甘草、白芷、当归、白芍、川芎
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气芳香,味微苦。
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温中消积。用于外感风寒、内有寒湿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满、厌食、腹痛。
本品有解热、镇痛作用。体外抗病毒试验表明,一定浓度的药液有抑制病毒增殖作用。
6g/袋,6袋/盒
口服一次1袋,一日两次,或遵医嘱。
密封,至阴凉处,(不超过20℃)。
运动员慎用,孕妇忌服。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温病口渴者不宜服用。
24个月
国药准字Z
END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