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思维决定疗效纯中医思维下的精准治疗
TUhjnbcbe - 2021/8/4 15:01:00

对于真正的中医而言,其诊疗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如果医生把病人的器官看作是流水线上一个个的零件,那么他至少缺失了人文关怀;而对于病人而言,看病不是简单的就诊,而是求医,如果病人把医生看作是流水线上一个个的工人,那么他至少缺失了对生命的敬畏。

所以,要医好病,一要看医生是否真正具有身心同治的能力,二要看病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认知程度有多深。有时候,如果病人不求医只求药,就算有药了或许也是没有用的;有时候,如果求对了医,也许就不必再用药。真正的医疗,从医患见面时就开始了。

导赤散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夜啼

刘某,男,7个月,居住于北京,于年3月17日来诊。这孩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听其父母一番叙述后,我才意识到这个孩子的问题已经不轻了。孩子妈妈说,近一个月来,这个孩子像是中了邪似的,每天晚上睡梦中惊醒后即哭闹不止,很难再次入睡。这情况弄得这对做父母的也每晚跟着睡不好觉,以致第二天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孩子每天晚上醒来啼哭的时间少说一两个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而到第二天白天的时候,情况又会变得相对平稳。目前已医院,但是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现在经别人介绍,找到我希望能从中医的角度治疗。

我听完孩子父母的叙述之后,心里已经基本清晰:这就是中医认为的小儿夜啼。

我看这孩子面色稍红,精神稍显亢奋;察其舌脉发现双脉滑实,舌淡,舌尖稍红,苔稍腻。斟酌之后,开出处方:生地黄6g,淡竹叶8g,通草6g,川牛膝10g,地骨皮15g,柴胡10g,黄芩6g,生龙骨、生牡蛎各12g,枳壳8g,桔梗8g,木香8g,蝉蜕8g,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两煎,共煎出约ml,不拘时不拘量,一天内喝完即可。

五天之后得到孩子家长的反馈,孩子夜啼症状已经消失,现在每天晚上可以安稳入睡。

诊疗思维小儿夜啼其实也是一种睡眠障碍,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白天一切正常,一到晚上就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经常夜啼不仅会使孩子睡眠不足,生长发育受影响,也会十分影响其父母休息。所以,小儿夜啼并不是小事。本案中的这位小病人舌尖红,烦躁,脉滑实,表明其心经和肝经有热。小儿的生理特点: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又与胆相表里,所以当肝经有热时,往往会影响到后半夜的睡眠情况,尤其是子时和丑时,也就是半夜11点至3点,因为这两个时辰在中医看来是胆经和肝经当令。另外,心主神明,当心经有热时,往往也会导致热伏于内,扰动神明,最终导致小儿入夜心烦而啼。

在本案中,我着重用到了两首名方,并将之作为主打方:一个是宋代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导赤散,一个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导赤散原方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淡竹叶组成,具有清心利水的作用。本方是名医钱乙为小儿所设,我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了10克川牛膝,以引热下行,使心经积热能更好地从小便而解,同时又加入了地骨皮以清热凉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原方一共有十二味药,我在本案的使用中着重运用了原方中的四味主药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这四味药的组合具有很好的和解清热、镇惊安神的作用,其中柴胡和黄芩又偏入肝胆经,与本案小儿的病证刚好合拍。同时我在本方中加入枳壳、桔梗、木香三味药,以协助疏导上下气机,使心肝之热有一个很好的疏泄通道。

最后一味难能可贵的药就是蝉蜕了,这味药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味动物药,往往在肺部疾病以及皮肤疾病中我多有使用。蝉蜕味甘性寒,入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等作用。这味药可以清肝热,并可以透发郁热外出,与本案中小儿夜啼的病机刚好合拍。其实对于蝉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早有记载:“蝉蜕……治头风眩晕……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蝉蜕具有镇静、抗惊厥、解热的作用。

终生难忘的一个病例:小儿严重过敏性紫癜

马某,男,5岁,居住于北京,于年11月25日来诊。该病儿的妈妈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用文字详细记录了病儿求医问药的全过程。在我接手为病儿治疗的过程中,病儿妈妈通过邮件给我发过来她自己所做的详细诊病记录。这将近字的诊病记录,饱含着一位年轻妈妈对孩子伟大的母爱。因考虑本医案涉及他人隐私,就诊过程原始记录不再一一赘述。

年8月7日,病儿晨起感觉左侧膝盖下左侧轻微疼痛,后脚踝处亦痛,再后来疼痛加剧,按之疼痛明显,表皮出现片状紫色红斑,发痒。起初,病儿家长以为此乃蚊虫叮咬所致,未予重视,后来见症状未缓解,便于年8月20日医院,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口服抗过敏西药、清热解毒中成药及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对症治疗1周,病儿症状缓解不明显。后来医院中医科,医生四诊合参后辨证为内热旺盛,先后予清热解毒中成药、凉血消斑中成药、汤药及外洗中药,并要求病儿注意少食、忌口,但病儿症状反反复复,未见明显改善。

年11月25日,病儿家长在同事的介绍下找我治疗。现病儿左膝关节、踝关节疼痛,并有瘙痒感,遇热明显,有新的斑点出现,两手略有肿胀,嘴角轻微溃烂,入睡1小时内汗出明显。舌淡,苔稍腻,脉弱。处方:桂枝10g,白芍10g,丹参20g,石菖蒲20g,紫草5g,仙鹤草20g,枳壳12g,桔梗10g,银柴胡6g,乌梅5g,防风5g,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两煎,共煎出约ml,不拘时不拘量,一天内喝完即可。无饮食禁忌,并嘱之前药全停。

年12月2日,复诊。病儿家长说,在服药初期,每次在服药过程中病儿即肚子痛,喝完几分钟后痛感消失;另外,在服药过程中会有明显出汗现象。两三天后情况开始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彻底消失,7天后紫斑全消,大便也由近四年来的两天一次变为一天或一天半一次,但嘴角溃烂似乎依然无好转。家长信心剧增,顿觉生活美好了许多!察病儿舌脉情况:舌淡,苔稍腻,脉稍滑。在上方基础上加丝瓜络4g。7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方法同上。无饮食禁忌。

年12月10日,三诊。嘴角溃烂依然无明显好转,其他如上周一样好,没有新发紫癜,饮食较前好转。舌淡,苔薄,脉弦滑。处方:守方加减,二诊方去丹参、石菖蒲,加川牛膝10g,荷叶8g、蒲公英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方法同上。其他口头医嘱:无饮食禁忌,服完后可不再服药。

后来家长反馈,疾病治愈。

诊疗思维这是一篇整理起来耗时很久,到最后又让我泪眼蒙眬的医案,因为病情之严重、复杂与多变,治疗时内心的反复考量甚至是纠结,只有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到。作为医生,该病例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

没有想到该医院经过多位专家诊治之后,在我接诊时红斑情况依然严重到如此地步,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单纯用中药汤剂为其治疗,只用了三周的时间将其治愈,随访至今情况一切良好。

很多时候我认为,医生治病需要灵感,就像是艺术家创作一样,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境下,才得以在脑海中闪现出那个治疗的思路,也许换了一种心境后,尽管同样是我,开出来的方子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我也应该感谢该病儿家长对我的信任,让我完全沉得下心去放手一搏。所以我经常说,医患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个战壕中的战友,他们面对的共同敌人就是疾病。或者说,治病就像是过河,而医生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那个摆渡人。

在本案的具体治疗中,我一共诊治了三次。在年11月25日的首诊中,我立足于对病儿本身状况的判断,而不是对过敏性紫癜的认知。我认为在该病儿经历了近4个月的“绝食”和不同药物的“攻击”之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恢复正气,而且我察其舌脉情况是舌淡、苔稍腻、脉弱,可断定其本质当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以用药的思路必须是在培本的基础上再针对紫癜进行治疗。首诊用药选择桂枝汤加过敏煎加减,其中桂枝汤有两个作用,一是调和营卫,一是温养脾胃;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属对症治疗;加仙鹤草补虚,紫草凉血,石菖蒲化湿和胃,丹参活血化瘀,枳壳、桔梗以调畅气机。首诊取得成效后,二诊时我的信心大增,于是在具体用药的时候基本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三诊时我是看其胃气已恢复,才在处方中稍加川牛膝、荷叶、蒲公英等清虚热并引热下行之品。

五味消毒饮合桂枝汤治疗幼儿湿疹

白某,男,8个月,居住于北京,于年1月26日来诊。孩子由其爸爸、医院赶过来。孩子患湿疹已经快两周了,用药效果一直不理想。孩子妈妈说上周好像好点了,但本周却又严重了。另外,孩子似乎对西药已经很抵触了,所以想来求诊于我。我顿时有点哭笑不得,说:“西药吃不进去了,来找中医,中药不是更难喝吗?”做父亲的在一旁恭维我:“祁医生,都说您有奇招嘛,也许不用喝药呢。”

所以,有些时候中医就是比较被动。当病人来找你的时候往往已经被其他医生治疗一通了,病情也已经变得比较复杂了。而偏偏这个时候,病人对你的期望又很大,所以对你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我一直都认为,一个中医师对中医的贡献,绝不仅仅是诊治疾病那么简单,因为中医治病都是一对一的诊疗,即便一位医生不吃、不喝、不睡,一辈子也看不了太多的病人。中医师对中医更大的贡献应该是不断地去推广、弘扬中医,更重要的是,要挺起中医的脊梁!

回到诊断治疗上。孩子已被其他医生诊断为湿疹,现在湿疹已经蔓延到头上、身上,遇风加重,孩子还时不时地想用手去挠一挠。孩子面色红润,身上微微发潮,舌苔稍厚,脉象浮数,指纹偏浮,二便正常。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以捕捉的信息了。思考之后,我开出处方:忍冬藤8g,菊花8g,蒲公英20g,皂角刺15g,紫花地丁6g,生白术30g,浮萍6g,地肤子6g,桂枝8g,白芍8g,炒莱菔子10g,甘草10g。6剂,水煎外洗,将煮好的药液倒入澡盆当中,然后再兑入温水,给孩子在澡盆中洗澡,同时用毛巾帮其洗头。一剂药煮两次,每天外洗两次,每次20~30分钟。

年2月3日,二诊。孩子的湿疹明显比上周好了很多,皮肤也顺滑了很多,父母也显得很开心。我观其舌脉情况,舌淡,苔稍腻,脉滑数。处方:上方加荆芥6g、防风6g。6剂,水煎。将煮好的药液先倒出约ml用于内服,不拘时不拘量,一天内喝完即可;其余的用于外洗,洗法同上。

随后得到孩子家长反馈,湿疹痊愈。

诊疗思维湿疹是小儿多发病,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皮肤炎症反应。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本案病儿面色红润、身上发潮、脉象浮数,表明已有湿、热之象;遇风加重表明还有风邪;舌苔偏厚表明还有积食。因此,主要以五味消毒饮和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减。五味消毒饮是《医宗金鉴》中的一首名方,原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这五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的作用。我在使用的时候,因考虑到目前金银花的价格偏高,所以将金银花用忍冬藤替代,同时也是考虑到忍冬藤又具备了疏风通络的作用。另外,我将天葵子用皂角刺替代,以达到更好的消肿托毒的作用。

本案是皮肤为病,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本方中我用到桂枝、白芍、荆芥、防风等以调和营卫,促进肺的宣发肃降。方中的浮萍和地肤子实属针对症状治疗,起到熄风止痒的作用。甘草用来调和诸药,同时也有一定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最后要说的是生白术。生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小剂量使用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此为大部分医者所熟知;而本方用到大剂量的生白术,一是为了反佐五味消毒饮的寒性,二是为了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因在五行中脾为土、肺为金,肺系疾病从脾论治往往是一个捷径。其实在临床当中,对于成年人,大剂量使用生白术具有很好的健脾生津作用。生白术是治疗脾虚便秘的一味良药,我使用时经常从50g起步。另外,很多医家也指出白术可以“祛除腰间死肌”,所以对于一些顽固的、陈旧性的腰痛,同样可以辨证使用。

......

更多精彩,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思维决定疗效纯中医思维下的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