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医案原文链接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点这里查看→我们的情绪与“肚子”关系十分密切
一代医宗朱丹溪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讲一个腹泻的病例,所以有的朋友早晨吃饭的时候听我讲这个医案,各位您就不要听了,平时听,吃饭的时候不要听。腹泻的这种病例,有的朋友反映了,早晨好像不大合适。所以吃早餐的朋友,您回避一下,回头再听就可以了。
这个病例是患滞下的。“余从叔年逾五十”,就是叔叔辈的有一位亲属,年龄过了五十了。“夏间患滞下病”,这个夏天的时候,大家看,就是热的天,患了滞下病。什么是滞下呢?像痢疾一类的病,泻完了以后,肚子还痛,还想去上厕所,总是感觉想去的那种感觉,叫滞下,我们也叫里急后重的感觉,腹泻严重一点。
朱丹溪治了很多例这种滞下病,可见当年在江南一带滞下这种腹泻应该是一种常见病。一般我们现在所说的痢疾、滞下病是肠道传染病,烈性传染病,传的很厉害。但是朱丹溪治疗的有一些是有这种症状,但是未必,引起的原因很复杂,所以大家要有认识。
他从叔,这位叔叔辈的长者,“腹微痛”,肚子微微疼,“所下褐色”,泻下来的是褐色的,“后重频并”,他后重,泻完以后,肚子疼的很厉害。“谷食大减”,就是胃口特别不好了,开始吃东西特别少了,这就严重了,谷食大减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胃口不好了,脾胃严重受伤了,脾胃之气受了损伤。
“时有微热”,有时候感觉有点热,这说明体内是有湿热的,湿热引起体表的感觉。这个时候请朱丹溪来看病,朱丹溪察脉,“皆弦而涩”,这个脉弦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肝气不舒,肝脉是弦的,有可能是肝气不舒的表现。脉涩说明什么呢?脉涩说明气血流通不畅,气血是弱的,气血要足的话,脉就有力,他这个脉气血是弱的,导致气血流通不畅。所以肝气不舒和正气不足,很可能会出现。脉“似数而稍长”,脉好像有点跳的快,然后脉又有点长,就是比平时脉要长一些,说明湿热在体内还是有点明显的。“却喜不甚浮大”,就是好就好在这个脉没很浮大,浮大起来就糟了,就正气大亏了,那就真的出问题了。所以脉不甚浮大,这个正邪相争不那么明显。
“两手相等”,两个手的脉大概差不多,这两手相等什么意思呢?这个理解不一样,有医家说,两手相等意味着没有明显的表里症,就是说没有明显的表症,外邪来了一个手脉会大等等。我觉得他这里面说两手相等,如果说脉是弦的,比如说左手肝脉弦,你右手相等,摸到也是这么大的肝脉弦,说明肝气不舒,郁结的肝气,已经欺负到脾胃了,所以两手这个脉显示的是差不多的,相等的。那么这个两手相等,我们放在这,这个各有说法,各有体会,以后咱们慢慢研究,下边“视其神气大减”,这个才是重要的。一看朱丹溪特别擅长望诊,一看这个人的神气大减,你看胃口已经很不好了,神气跟以前没法比了,有点蔫的感觉。
朱丹溪就判断,“此非滞下”,你看见没有,他的判断不是滞下。前面医案开始说,夏天患滞下病,后面怎么说不是滞下了呢?是这样的,它的症状差不多,泻完肚子疼,疼完还想去,但是它不是外感引起的痢疾,吃东西吃坏了,引起的痢疾,不是那个。朱丹溪怎么判断的?“忧虑所致,心血亏脾气弱耳!”这个医案特别著名,朱丹溪一看这个情况,一诊脉一分析,直接定什么呢?这个不是滞下,不是肠道传染病,这个是忧虑所致,是情绪导致的病。
所以朱丹溪了不起就在这。在朱丹溪之前,对于情绪引起人身体的疾病,没有医家这么详细的论述过。朱丹溪这从他开始,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