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名医讲临床王幸福类风湿百治效方
TUhjnbcbe - 2021/5/14 15:50:00

顾植山:从五运六气看中医学的健康观和疾病的诊疗体系

一.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出成果。

伏羲-神农-黄帝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逐级完善提高的三大里程碑。

伏羲→神农→黄帝

丨丨丨

四象八风六气洛书五行十二律

东方龙青帝南方九头鸟炎帝中央土黄帝

丨丨丨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六十甲子

二.阴阳从文化到文明的历程

伏羲——2(两仪、阴阳)、4(四象)、8(八卦)

神农——3(开阖枢)、6(六气)、9(九头鸟)

黄帝——12(十二律)、5(五行)、60(甲子)

六十甲子是炎—黄文化的结合,也是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三.五运六气的健康观念

五运六气是研究自然的五、六周期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天人合一来防病治病达到健康的学问。

运气学说强调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不同步,天人不相应,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养生中倡导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七损八益等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调阴阳大法——“七损八益”(洛书图)(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辨“七”“八”的要旨是辨时机,抓先机,治未病。

健康是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天人关系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五运六气的应用得到了落实,推广五运六气,可为实现全民健康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有了运气学说,天人相应从简单的顺应一年四时,上升为顺应逐年不同的五运六气。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演化为以天干地支为标记符号、以六五节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高级模式。生动地体现了炎黄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

四.五运六气的疾病诊疗模式

《黄帝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是这一诊疗体系中时时遵守的基本原则。

临床上结合人出生时的运气分析人的体质,参照发病时的运气把握病机,结合治疗时的运气顺天应时选方用药。

在五运六气思想指导下还形成了一个司天、司人、司病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体系。分析病因时天、人、邪合参。诊断时辨天、辨人、辨病证。治疗时司天、司人、司病证。

顾小琼:运气思维诊治老年病案分享

一、病案分析

第三天查房:患者.3.13生(甲戌年),昏不知人,呼之不应,阵发性咳嗽,喉中痰鸣音,四肢肌张力稍增高,双下肢不自主抽动,稍有出汗,四肢末端凉,苔白微腻舌暗紫,脉弦滑。

二、治疗:中医运气思维

小续命汤:灸麻黄6g桂枝20g炒白芍20g灸甘草10g杏仁10g红枣10g防风6g防己10g川芎30g肉桂3g红参15g干姜15g蜈蚣5g全蝎3g制附子先煎40g

3剂

服药一天半,神志转清,能有眼神交流。疗效明显,效不更方(吾师父指教),因汗出多,减量服,2天服1剂。

中药加六气针法:针刺太阳、少阳、太阴,5次/周,周六周日停针刺。中药继续口服小续命汤(出汗减少后麻黄加到15g)

加针刺后精神转佳,能坐轮椅并自行转动轮椅,言语逐渐清晰。8.5视频。

针法调整见速效:期间有一天家属反映患者烦躁,夜间不肯睡觉,调整六气针法:针刺厥阴、阳明,第二天家属反馈睡眠改善,不闹。

三、病案分析:结膜炎

蔡某,男,.9.14生,丁酉年

初诊,患结膜炎5年,双眼分泌物增多,视力逐渐减退,医院诊治,诊断明确,治疗效果差,眼分泌物每天下午4点—9点明显增多,双眼结膜充血,口干甚,大便2次/日,质地正常,饮食正常,睡眠差,难入睡,易醒,舌红中间粗大有较深裂纹,苔中后部稍黄腻,脉沉细。

四、治疗

①麦冬汤3剂

②针刺厥阴、阳明每天1次乘3次

第二天:诉针刺当天下午双眼分泌物明显减少,睡眠改善,口干减轻。

第三天:诉昨天下午眼分泌物已经基本消失,无明显口干,睡眠已经正常,暂停药物和针刺,继续观察。

诊停1周后症状又反复,近4-5天双眼分泌物又增多,每天下午双眼充血,看手机或电视后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口干,睡眠可,舌淡红裂纹苔黄中间腻,脉沉细。

治疗:审平汤+白虎汤7剂

针刺厥阴、阳明隔天1次乘2次

三天后,诉针药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口干好转。

又五天后,服药7剂并针刺2次后,症状已消失,要求巩固治疗,舌苔脉象同前,继续审平汤+白虎汤7剂。

江红:六气针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体悟

倪君:临床骨伤科的六气针法应用

案例一:患者男,年出生,右腕跌伤伴疼痛活动障碍4月余,右腕舟骨骨折,关节积液,骨髓水肿,目前外固定支具固定,考虑患者出生辛丑,年岁运少土,当令太阴加临阳明,太阳寒水临近,选择太阴,太阳位,百会引向太阳,30秒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案例二:92岁老者,左手掌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痛不欲生,六气针法选太阴透阳明,少阳透太阳,20秒,疼痛消失,病人开心。

案例三(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女,年出生,左膝跌伤伴疼痛12小时局部肿胀,功能障碍,扎太阴、阳明、太阳、百会引太阳,留针半小时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案例四:怕冷空调,站立及行走时双膝疼痛难忍,舌淡,苔薄白,脉沉,采用六气针法选用太阴,太阳,厥阴位,百会引针太阳,5分钟后双膝疼痛消失,取下护膝后无怕冷情况,行走深蹲自如,留针20分钟。

霍青: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六经探讨睡眠障碍解决策略

睡眠生理:睡眠与觉醒是具有周期性节律的生命活动,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认识睡眠(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顾植山教授见上文)

太阳为开,阳气渐升,少阳壮盛,自然觉醒,精神充沛,生机勃勃;少阳枢转,阳气渐收,由盛至衰,阖入阳明,渐感疲惫。

太阴为开,阴气始生,助阳收涩,阳明阖降,少阴最盛,阳育阴中,安然入睡;少阴枢转,一阳始生,阳气渐长,阴气渐少,阖入厥阴。

周而复始,昼夜更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睡眠障碍类型:不寐:睡眠减少,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

多寐:睡眠过多。

寐不解乏:睡眠时间正常,醒后扔疲乏无神。

三阴三阳开阖枢皆与睡眠有关,六经病皆可至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与六经的关系:少阴病:入睡困难。

厥阴病:早醒。

太阴病:多寐、疲乏。

太阳病:多寐、疲倦。

少阳病:早醒、烦躁。

阳明病:入睡困难、烦躁。

少阳少阴合病:睡眠维持困难。

基于三阴三阳六经睡眠障碍解决方案案例:

入睡困难:阳不入阴。阳气过盛,病在阳明(麦门冬汤、半夏泻心汤)。阴气不足,病在少阴(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

早醒且复睡困难:阳气过早出阴,病在厥阴(乌梅丸)

睡眠维持困难:阴阳枢机不利,病在少阴少阳(血府逐瘀汤)

多寐、眠浅困乏:阳弱阴盛。病在太阴太阳(小建中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运气方的运用与合用,运用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思路与用药相同,同样效果显著。

有效率达90%以上,疗程明显缩短,最快可以半剂改善睡眠,大多在1~2周明显改善。疗效维持好,多数服药1~2周,效果可以维持数月。

何达

之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讲临床王幸福类风湿百治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