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验方一]黄芪、30克。半枝莲、60克。白花蛇草、90克。大黄、3克。金银花、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牡蛎、15克。栀子、6克。当归、9克。元胡、9克。甘草、6克。煎汤服下。水六碗大煎两碗,每天早、中、晚各一次,一剂可煎二次服用。忌烟、酒、怒气。
[验方二]当归、15克。青皮、6克。柴胡、15克。蒲公英、6克。栀子(炒脆)9克。白芍、七克。丹皮、9克。没药、积壳各6克。金银花、甘草各15克。川贝母、9克。茯苓、12克。水三大碗煎八分,每天早、晚各一次,一剂药可煎三次服用。忌烟、酒、怒气。[验方三]用新鲜之白花蛇舌草,每次四两,洗净榨汁,约榨二次,弃渣留汁。年在五十岁以上者,可将蜂蜜一两,和入水中;五十岁
以下患者,则用开水冲食盐少许,和入汁中。盛以瓷碗或茶缸,隔水炖热,取出温服,效验如神。此方专治肝硬化及肝癌。
[验方四]
合欢花、9克。姜味草、9克。青皮、2克。川芎、6克、柴胡、9克。小茴香、6克。草豆蔻、9克。木香、6克。黄芪、15克。菌陈、9克。牡蛎、15克。茜草、9克。此药粉碎合蜜为丸,(可委托药房加工每丸九克,)日服三次。配合练功效果佳。
[验方五]姜味草、27克。青皮、2克。川芎、18克。柴胡、9克。小回香、18。克。草豆寇、27克。半枝莲、18克。将以上药粉碎合蜜为丸,每丸九克,每天四次,配合练功效果更佳。脾癌[验方一]姜味草、27克。吴茱萸、18克。草豆蔻、18克。神曲、18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甘草、9克。将以上药粉碎合蜜为丸,每丸九克,每天四次,配合练功效果更佳。肺癌姜味草、18克。姜黄、18克。白豆寇、18克。木香、2克。半枝莲、18克。将以上药粉碎合蜜做成丸药,每丸九克,每天四次,夜服一次。配合练功效果更佳。胃、肠癌[验方一]蜈蚣十条去头、金银花二两,以上二药煎水服用。每天早晚八时各服一次,一日一剂,普通十剂可愈,重症者十五至二十剂必可治好。服药时忌吃鸡、鸭、鸡蛋、鸭蛋、牛奶,且终生不再沾食。[验方二]夏枯草、一两半、黄糖三片(改用乌黑糖三两,尤为有效),用水三碗煎成一碗,每日当茶饮服,至痊愈为止。此方专治肠癌。夏枯草有强力的抗菌作用,可清肝火、散郁结。瘿瘤瘰疬、痈肿、疮毒的治疗,颇有奇效。[验方三]草豆寇、18克。姜味草、27克。厚补、9克。甘草、9克。石昌蒲、9克。将以上药粉碎合蜜做成丸药每丸九克,每天四次,配合练功效果更佳。乳癌[验方一]夏枯草、9克。蒲公英、9克。忍冬花、9克。以之代茶饮,约六十日既可痊愈。[验方二]拔取新鲜的蒲公英一握,连根带叶,洗净投入石臼,与无灰酒,即连糟带酒之“甜酒酿”合捣,敷于患处,干即易之,数次即愈。如一时不易寻到鲜品,可用药铺干品之蒲公英十五克,先以温水浸软,再与“甜酒酿”捣敷即可。同时,以紫花地丁、蒲公英各九克,加乌黑糖九克,煎浓内服,双管齐下,收效甚速。[验方三]本病初起时,用鲜蒲公英连根带叶捣汁,酒冲服,随饮葱汤,覆被卧令取汉当愈。如已溃烂,宜用蜂房,雄鼠矢,川连楝子各等分,瓦煅存性,为末擦之。内用:大括楼(多子者佳)一枚、当归五钱、甘草四钱、没药三钱、乳香一钱以陈酒二碗煎八分,温服。或去当归,加皂角刺一两六钱,效尤速。将愈,加参芪芎术,以培其元。乳腺湿疹样癌妇人产后,宜勤挤乳,否则令乳汁蓄积,或产后不自饮儿,及失儿,无儿饮乳,皆成妒乳。治用:连翘、升麻、杏仁、(去皮尖)射干、防己、黄芩、大黄、芒硝、柴胡三两,芍药、甘草各四两右以水九升,煮取三生,分服。外用槲皮,水煎汤洗患部,极效。子宫癌[验方一]白花蛇舌草以鲜品四两(或干品二两)生白茅草根三两、乌黑糖四两、每日煎浓当茶饮,同时不得兼饮其他饮料,此鲜干二品,鲜品效力尤佳。此方专治子宫癌,并可治疗及预防一切癌症。[验方二]蜈蚣十条去头、金银花一两,用一碗半水,以文火熬煎,水耗至半碗即止,倒入碗内,上午吃一半,下午吃一半;次日仍将原蜈蚣及金银花之渣质,再按前法煎出,仍分上、下午两次服之,连服三四十剂,颇有见效。然后再服三四十剂,可完全除根,屡试屡验。服药时,忌吃鸡、鸭、鸡蛋、鸭蛋、牛奶,并且终生不吃。此方须经医生诊断,确定为子宫癌者才能照方服用。血癌[验方一]蒲葵子一两、红枣六枚,水煎,一日分二次服,连服二十剂为一疗程。此方对幼稚型白细胞增生(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注:以上诸方均摘录于:民间验方、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中国秘方全书、华佗神医秘方,个人使用在医生指导下为妥。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配合练功,这样效果会非常显著。(1)守宫酒:将守宫六条泡入白酒克中,七日后饮用,少量饮酒,每次10ml对于食道癌晚期患者饮水不入的有开管通膈的作用。(2)核桃枝煮鸡蛋:核桃枝40克煮鸡蛋4枚,吃蛋喝汤,每日1次或分服,可连服1-2个月。但注意有个别病例服用过量会中毒。用于治疗各类肿瘤或软组织肿瘤。(3)藤梨根:浙江地区试用藤梨根75-80克,加水1l,用文火煮3小时以上,每日1次,每日量分服,10-15天为一疗程,休息数日后再服,共4个疗程。对肠胃肿瘤有效。(4)蟾蜍酒:取活蟾蜍3只,黄酒ml,共煮2小时除去蟾蜍,留酒,装瓶备用。每次10ml,每日3次,饭后服用。(5)抗癌乙丸:黄药子60克,草河车60克,山豆根、夏枯草、白鲜皮、败酱草各克,共研细粉,炼为蜜丸或制成片剂,每日1克,每日3次吞服,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6)抗癌验方:信石3克,阿魏3克,巴豆1粒,白参15克,参三七15克,猪苓3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日1-2丸,早、晚空腹服,治疗各种癌症。(7)加味犀黄散:牛黄5克,麝香9克,乳香(去油)30克,没药(去油)3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30克,田三七30克人参30克,共研细粉。每日2-3克,胶囊装服或黄酒送下,每日2次。(8)平消片:枳壳30克,火硝18克,五灵脂15克,郁金18克,白矾18克,仙鹤草18克,干漆(炒)6克,制马钱子12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1-6克,开水送下,每日三次,适用于各种癌症。(9)龙蛇羊泉汤:龙葵30克,蜀羊泉30克,蛇莓15-3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适用于各种癌症。(10)香松散:蜈蚣10克,生半夏15克,陈皮15克。硼砂30克,重楼45克,全蝎30克,乳香30克,紫花地丁45克,银朱9克,麝香1克,将上药研为细末,合在一起,研匀。每次按疼痛部位大小适量,用荞麦面打糊调药粉,外敷于疼痛部位对侧皮肤上。每隔12小时换药1次,疼止停药。适用于癌痛剧烈者。(11)神仙追毒丹:五倍子(锤破,洗,焙)90克,山慈菇(去皮净,焙)30克,千金子(去壳,艳,去油,取霜)30克,山豆根30克,朱砂和雄黄各30克,全蝎30克,上药研为细末,研入麝香,以糯米饮为丸,分为40丸。每服一丸,生姜、薄荷汁、井花研服。适用于各种癌症。(12)益气养阴解毒方:南、北沙参各20克,天门冬,麦门冬各15克,黄芪20克,太子参30克,生地黄20克,玄参15克,黄芪10克,龙葵30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支花15克,水煎分服,常用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或化疗后。13.肺癌验方:黄芪30克牛根草25克*参15克茯苓15克半夏15克冬瓜仁15克桃仁15克三七15克陈皮15克双花30克白术15克鱼腥草20克蜈蚣10克治疗58例,疗效较好。14.乳腺癌验方:瓜蒌30克天冬30克牛根草2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芷10克青皮15克当归15克治疗18例,效果显著。另牛根草外敷,兼治各种乳病15.肝癌验方:黄芪30克半枝莲30克舌草30克牛根草25克丹参20克仙鹤草20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治疗47例,效果较好。16.毛茄蒸鸭蛋处方:毛茄、两面刺、刺公母、铁雨伞、铁牛入石、白马蹄、钩藤、补引那、菖蒲备9g。制法:上药隔水蒸青皮鸭蛋。功用:治疗多种肿瘤。用法:吃蛋。17.蒜酒处方:生大蒜头g,高梁酒两瓶半。
制法:大蒜去衣,浸于酒中,酒高出蒜面三分之一,漫一年,愈陈愈好。功用:治疗及预防各种癌症,犹擅治胃癌。用法用量:早晚空腹饮一小杯。18.黄花水丁香汤处方:黄花水丁香30g,铁雨伞、六月雪各60g。功用:治疗各种癌瘤。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9.羊枝莲白花蛇舌草汤处方:半枝莲30g,自花蛇舌草60g。功用:治疗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各种癌瘤。用法用量:将上药和15碗水煎2小时,日夜当茶饮。20.卤水乌梅处方:卤水ml,乌梅27个。制法:放于砂锅或搪瓷缸内,煮沸后细火持续20分钟左右,放置24小时滤过备用。功用:治疗各种癌瘤(对淋巴肉瘤无效)。用法用量:成人每天6次,每次3ml。饭前、饭后各服1次(开始2ml逐渐加至3ml。初服可有轻度腹泻或癌瘤局部疼痛加剧的现象,无须处理可自愈。不能耐受者可减少次数或剂量)。对体表癌如YINJING癌、子宫癌等可同时用做擦剂。21.乌骨藤制刺制法:制成水煎剂、蜜丸、浸膏、干粉压片,肌肉注射液,静脉点滴等各种剂型。功用: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22.井岗山抗癌片处方:丹31g,牛黄15g,黄芩15g,田七62g,琥珀31g,黄连15g,黄柏15g,贝母15g,陈皮15g。其中丹由明矾62g,牙硝62g,水银62g,煅皂矾62g,硼砂15g组成。制法:将制丹的药物共研细以不见水银为主度,盛入生铁锅内,用大磁碗覆盖,碗上加压,碗周围以石膏粉密封,然后先小火,后大火,火力均匀进行煅烧3小时。离火待冷,揭开碗盖,碗面上附着粉末即丹。以红亮者为佳,取大丹粉冷藏,或放到湿处数日(越陈越好),以去火毒,然后加入牛黄、田七、琥珀合并加入黄连、黄柏、黄芩、陈皮、贝母粉末为赋形剂,做成片剂,每片含丹0.03g,晾干收藏备用。功用:治疗鼻咽癌、舌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溶骨性骨肉瘤等。用法用量:每日2~3次,每次服1片、饭后服。1个月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可停药一周。4~6个月为治疗期。服药后偶有口腔炎症者,可减少用量或暂停数日。23.癌处方:藤梨根62g、山豆根31g、水杨梅根31g、蚤休15g、凤尾草31g、野葡萄根31g、半枝莲31g、半边莲31g、白术10g。功用:用于各部位之癌症。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2~3次服。24.藤黄制剂功用:治疗乳腺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基底细胞癌、胰腺癌等中晚期癌症。用法用量:①针剂:每次~mg,加入5%葡萄糖液~ml内静脉滴注或加入5%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推注,每周2~3次。注射时要避免药液漏到血管外。②片剂:每片含30mg,每次口服2~3片,每天3次。③软膏:含5%浓度,外敷瘤体表面,每2~3天换药一次。(用于未溃破的瘤体)。④酊剂:外擦瘤体表面,每天2~4次。(用于已溃破的瘤体)。:肝阳上亢,络阻血瘀.(治法):平肝潜阳,清润通脉.(方名):加减三甲复脉汤.(组成):生地15克女贞子15克鳖甲15克生牡蛎15克旋复花10克旱莲草10克骨碎补10克牛膝10克白芍12克丹参12克磁石12克龟板20克朱砂1克红花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血郁脉络,热毒结聚.(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瘤散结.(方名):加味活血化瘤丸.(组成):生地81克丹皮45克茜草根18克丹参15克羚羊角3克川连13.5克甘草15克山慈菇27克侧柏叶45克荆芥炭18克.(用法):共研细末,以米饭适量为丸,如绿豆大,每日3次,每次1.5克(儿童量).(来源):钏新渊方.:瘀血阻滞.(治法):理血消瘤(方名):阿魏消瘤汤.(组成):阿魏1.5克柴胡1.5克甘草1.5克当归尾4.5克赤芍4.5克桔梗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张文明方.:风邪入腠,生痰成瘤.(治法):祛风化痰,疏络散结.(方名):千金六甲丸.(组成):蜈蚣18克全虫18克僵蚕18克蝉衣18克炙穿山甲18克夜明砂18克.(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3次,每次3克.(来源):陈苏生方.:脾经湿盛,水湿外溢.(治法):健脾理湿.(方名):复方健脾术苓汤.(组成):苍术9克白术9克赤苓9克猪苓9克泽泻9克陈皮9克淮山药9克扁豆9克炒薏仁9克扁蓄9克萆解9克六一散(包)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朱仁康方.:血瘀凝滞.(治法):破血软坚,理气行滞.(方名):加味化坚汤.(组成):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冲服)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来源):丰明德方.:热犯血分,热与血结,凝聚少腹.(治法):破瘀,调气,逐积.(方名):加味核桃承气汤.(组成):桃仁3克桂枝10克大黄16克芒硝10克甘草6克水蛭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吕兰凯方.:寒凝气血瘀滞.(治法):活血化瘀,养血益气,软坚散结,温经通络.(方名):加味生化汤.(组成):当归24克川芎15克炙甘草3克炮姜3克桃仁3克益母草30克炒芥穗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肿瘤良方大全》.: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治法):益气健脾,祛瘀通络.(方名):四君子汤加味.(组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9克三棱30克莪术60克牛膝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曾广盛方.:瘀滞胞宫,结而为患.(治法):活血化瘀,消瘕散结.(方名):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0克.(来源):言庚孚方.:胞宫瘀滞.(治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方名):生化汤.(组成):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研)14粒黑姜1.5克炙甘草1.5克.(用法):用黄酒、童便各半煎,去滓温服.(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篇》卷上.:干血内结.(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消症.(方名):大黄x虫丸.(组成):蒸大黄7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克杏仁克芍药克干漆30克干地黄克虻虫克水蛭克蛴螬克X虫克.(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酒送下,每日2次.(来源):《金匮要略》卷上.: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治法):益气健脾,祛瘀通络.(方名):加味四君子汤.(组成):*参30克白术2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曾广盛方.:肝郁脾虚,气滞痰凝.(治法):理气解郁,化瘀散结.(方名):消瘿汤.(组成):昆布12克海藻12克夏枯草15克牡蛎30克生地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李穆堂方.:痰浊凝聚.(治法):软坚散结.(方名):生地15克玄参15克牡蛎20克浙贝母10克夏枯草1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浮石15克天葵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痰气结聚.(治法):疏肝理气,和血散结.(方名):甲瘤汤.(组成):柴胡10克青皮6克甲珠10克当归12克夏枯草12克皂刺10克僵蚕6克海藻12克浙贝10克法半夏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来源):李冠泽方.金春中医药研究工作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这篇精彩的讲座相信很多老读者都读过并且印象深刻,文中宋柏杉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是桑菊饮合通窍活血汤治愈一例脑瘤,一是宣白承气汤治愈一例主动脉夹层。几年前我们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是完全的震撼、感动,今天再读的时候,因为宋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过课了,讲了他基本完整的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思路和常用处方,再看到宋老师大黄用60克,说“桑菊饮治疗头痛效果是确切的",就完全的心领神会了。(编辑/王超)
中医与西医思维的差别
作者/宋柏杉文字整理/闫安强
承蒙罗、王两位老师盛情邀请,来谈谈我对中医思维的看法。
在开讲之前,我谈两个病例以供大家先期思考,这都是我年治的病例,一个是左脑颞叶胶质瘤患者,已经八十岁了,这是我一个同学的父亲。医院认为手术风险太高,拒绝手术,转入我门诊治疗。
第二个病例,是个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主动脉的血管已经劈裂到肾总动脉。
我讲出来就是想让大家先期思考,如果大家遇到这种病例,用西医的思维怎么治疗?如果用中医的思维如何思考、如何下手呢?
记得大学毕业,考试考了一个妇科崩漏的病例,当时全班45个同学,因为那个时候的考试要答出病因、病机,要理法方药,开出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认识随意处方,可是结果呢,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开出了大概30来种的处方。
记得当时是刘家仪教授给我们点评,老师点评时说,尽管你们处方不同,我相信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处方,都会有效果,当时呢我就不理解,直到后来慢慢的经过临床的摸索才知道,同样一个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针灸、可以按摩、可以中药,即便同样是运用中药,照样可以开出不同的处方,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本来这是我们中医的优点,今天却成了其他学科指责我们的诟病,一个中医人的医学水平,取决于个人的天赋、素养,还有你所掌握的知识的综合性。无论你是搞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就算你是搞西医的,只要你把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中医上,都会对你认识中医理解中医有帮助。比如吴雄志老师,他是西医的博士,却把中医研究的比较有独特之处。
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综合知识,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视野,你就会成什么样的中医人。中医是博大的,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才华,都会在你的中医道路上表现出来。关于中医西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医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现代医学往往对患者的要求比较严,一个患者来了,经过问、视、触、叩、听,当然现在好多医生已经省略了这一步,而是先查血再查尿,查完大便作B超,看不清楚作CT,实在不行作核磁,最后PECT一起上。
假如最后查出来是个胃息肉的患者,那么你找遍全国的西医医生,肯定异口同声,达成了共识——切除,得到了几乎所有医生的公认,这就成了科学!
而我们中医呢,是对施术的要求比较高,仅凭自己的感官,几个手指,剩下的就看你肚子里对中医的理解和认知的程度,就要给病患做出诊断,开出处方,而且大部分你还要保证有点效果。否则你就没有饭吃,就没有人找你再看病了。
刚刚已经谈到了,对于一个疾病,中医有很多治疗的手段。即便同样是开中药,也会开出很多不同的方子,尽管也会有效果,但是用西医的眼光就看不懂了。尤其是现在一部分人,动不动就挥舞着科学的大棒来恫吓我们,搞的大家争论不休。这就像是一个不懂中文的英国人,大肆评论中文不科学,一个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回击英文一样。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一句著名的英国格言,因为我英文的水平不好,我就不说英文了,直译过来就是,士兵在流血,美人在擦粉,这句话要是我们古人,会怎么翻译呢?我想一定会翻译成这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而我们当代的翻译呢?则翻译成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居然和吃扯上了关系,如果再把这句话直译给英国人,肯定英国人听不明白,然后就吵架,各说其理。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想用西医看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西医的思维、西医的检查,然后做出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假如你想用中医的办法治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的运用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去认证,运用中医的思维去开药,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你开出的处方就会不伦不类,比如遇到肿瘤的患者,就想到斑蝥、白花蛇舌草、守宫、半枝莲等等。经过西医研究能够抗肿瘤的药物,无论你怎么说的天花乱坠,临床都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我临床24年,在临床中抗击肿瘤,我从来不用被西医证实具有抗击肿瘤杀灭肿瘤细胞的所谓的这些药。如果来交流这个问题,以后有时间,我曾经和一个专门治疗肿瘤的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今天不在这里赘述。
我在看书的时候,我一般只看年以前的,现在好多出版物,包括最权威的中医杂志,我们看看里面还有多少中医的内容,有的虽然写的很好,但是应用于临床,却效果不能复制,有的也许是他个人运用的很好,但是别人却用不了,这算什么经验呢?
记得年,河北中医学院争取了一个课题,肺与大肠相表里,当时项目资金是两千万,大家都很高兴。这个课题我不知道如何造模,如何论证,但最终会出来数据的,而且也会被证实的,但是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对我们中医有什么帮助呢?
记得我听过一个大专家的讲课,有很多国际头衔的,中华头衔的,说中医一无是处。但是呢,就有一个好处,只要写论文搞科研,没有素材了,到《内经》《伤寒》上随便找一句话,就可以立项,多么可笑啊!
关于中医传承的问题,有的人经意不经意之间,就犯了盲人摸象的毛病。读到了白虎汤,治好了几个病人,就说自己是寒凉派;摸到了承气汤,就说自己是攻下派;摸到了四逆类方,就说自己是火热派等等。其实我们中医真正讲究的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要是你过于偏了,就会犯错误。因为你的一生中不可能看到的都是阳虚的病人。
我们来分析一下病例:
我想从分析病例中传导给大家我在临床中辨证的一些思路和思想,我并不是说让大家在以后看病照用我这个处方,那就错了,我今天想做的只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给大家一个看病的思路。
患者男性,55岁,因四肢进行性无力20天入院,患者20天前突发高热,头痛,右下肢水肿,双下肢无力,医院就诊,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具体治疗不详,但因用药清单里有青蒿素,所以应该有疟疾。出院后很快再次复发,表现为双下肢无力,逐渐双上肢无力,医院拒收,遂回国至我院,刻下:神清,精神一般,四肢无力,站立不能,无言语不清,无饮水呛咳,无头痛头晕,无肢体抽搐及不自主运动,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红,苔白微腻,脉弦细。查:四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当时发这个病例的老师,只医院,因为非洲哪个国家我不知道,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南非医疗队的,在南非呆了一年,南非的医疗水平还是很高的,而且他们的医疗是免费的,他回来和我谈,说我们还援助南非呢,我们都感到汗颜。
因为这是个中医群,所以我今天只谈中医的辨证,其实这个病啊,是个条文症。当初一发出来我就告诉大家,这是个条文症,《金匮要略》里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其实如果条文比较熟悉的,这个病一目了然了。
当时罗老师一再要求我分析病机,究竟是痿病还是痉病,我们来看看这个患者,不能行走,主要是因为四肢无力,而不是强直,只是肌张力高一些,所以定痿病还是更准确一些,我们中医以五脏为中心,我们先来定一下病位,病位在肺和脾,我当时说完了大家没有反应。我说这个是有依据的:诸痿喘呕,皆属于肺。有的版本《内经》上说皆属于上。脾实,则腹胀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我们再来看看用药,开宣肺气力量最大的莫过于麻黄汤,麻黄汤在《辅行诀》里被称为小青龙汤,脾在德为缓,故急食甘以补之——人参、甘草。辛以泻之——干姜。人参、甘草、干姜在《辅行诀》里,叫小补脾汤,咱们再来看一看续命汤的成分,麻黄、桂枝、杏仁,这个患者舌红,正好里面有石膏,当归、川芎合起来叫佛手散,能养血活血以通经络,咱们用《辅行诀》的办法辨证,或者用脏腑辨证的办法来辨证,看看是不是和《金匮要略》异曲同工啊。
下面咱们即便是按照罗老师说的,西医认为是皮肌炎,应该用甲强龙和环磷酰胺,咱们权且不谈论这些东西,咱们就谈现在刻下症。中医的治法,即便西医认为的是皮肌炎,病位依旧是在肺和脾,肺主皮毛,其华在表,脾主四肢肌肉,所以说,如果中医学透了,西医学透了,有的时候,真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啊。
下面回过头来分析我前面说的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崔某,男,67岁,年3月来我这里就诊,这个患者有一个哥哥,曾经有心血管的问题。医院,医院要给他放大概六七个支架。所以需要搭桥。搭桥年龄又比较大,家庭经济又负担承受不了,后来就转入我门诊治疗。我用中药给治疗了3个月,然后能够参加劳动,各方面都很好了。主动脉夹层的这个患者呢,就是他的亲弟弟。这个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医院要求换主动脉弓,但是由于主动脉已经劈到了髂总动脉,包括一侧的肾动脉,都有了夹层,所以换不了了,后医院治疗,其实就是等死。
患者家属那天上午很早就来了,到我门诊恳请我去给出一趟诊,因为我的门诊比较忙,几个家属就坐在我的旁边,一直坐到下午五点我下班,我一看这不去也不合适,盛情难却。我决定去给出一趟诊,我说你们这样,医院商量好,否则我去了是没法说话的,他们说已和院方谈好了。于医院。
当时接医院急诊科的曹主任还有张主任,两位主任都很热心,也很热情,把整个病例都给我介绍了一遍,然后说,宋大夫别治了,没有用,医院都判了死刑。我把病历看了一下,西医给点的硝普钠,大家都知道,这个病是血压不停的升高,西医给静点的硝普钠控制血压,手上又输着营养液,腿上扎的硝普钠,身上插了很多管子,所有的西医会诊都认为患者没救了,所以曹主任说,宋大夫你也别费这心了,咱们就放弃了吧。我说能不能先去看看患者,曹主任说可以啊。
我谈到这里,如果有西医思维的请思考,如果你们看到了这样的患者会怎么办,如果用中医的思维,大家也不停的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了,你应该去怎么想,怎么做。
我进到病房一看到患者,脸色就像长了一层绣一样。腹胀如鼓,大便已经11天没行。舌干,舌苔黄的就像锅贴子一样,然后我又把西医的查体系统做了一遍。其实这个病人,如果我把中医的查体告诉大家了,大家谁都会治,但是往往大家就给西医的诊断所吓倒了,也不敢治也不敢想,这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毛病。
来到急诊室,我和曹主任张主任还有患者家属,我说曹主任,你再给患者下一次病危通知,曹主任说他已经下过7次病危通知了。我说那也不差这一次,咱们再下第八次病危通知,然后患者家属也在场,我说:“你们有没有抱着活马当死马医的心态,咱们就尝试用中药治疗一下。”家属说:“把你大老远的找来,就是让你试一下,家里面后事都已经准备好了。”然后我和曹主任说,咱们两个商量着开,我说这么重的患者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我说这个患者应该用到石膏,曹主任说用吧,你就用到二三十克,我说不行,最少克,我说还应该用到大黄,他说,大黄!那就用10克,我说不行,最少用到60克。其他药是常规剂量。我当时开的处方我给大家读一下。
石膏g,知母20g,大黄60g,芒硝30g,枳实10g,厚朴20g,山药10g,瓜蒌30g,杏仁10g。
并且嘱咐让药房紧急给煎出来,我和张主任签的字是急煎。并且嘱咐患者每两小时服毫升,交待家属,要患者大便的时候,腹泻特别厉害的时候再告诉我。
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用药。在此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石膏、大黄要用这么大的量?石膏大黄两味药在吴佩衡认为他们是中医十大元帅中的两位,具有斩关夺将之功,大家想一下,这么重的病,如果我们用10克、20克,无异于扬汤止沸,我们是在救人,而不是在游戏。这就好比一个大房子,刚刚着了火,你有一桶水,你是直接把他浇上去呢还是用一个小酒盅,一点一点地往上浇,如果真是这样,你的一桶水耗干了,整座房子也就烧没了,大厦将倾啊。如果是人呢,命不就没了。
我们在吃饭的过程中,曹主任就问我,宋大夫,你这方子是怎么开的呢?我怎么没有见到一味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药啊?你是止血呀还是活血祛瘀呀?我怎么没看到呢?我当时就笑了,我回答说,我也没看到主动脉夹层啊,他又问我,那你按什么思路开的方子呢?我回答了五个字,痞、满、燥、实、坚。我说出来这五个字你也会治疗,曹主任一拍脑袋,明白过来了,他说,哎呀!宋大夫你是这么想的。
过了六个小时,患者打来电话,说已经大便了,医院那种白塑料盆半盆,大便呈污泥浊水一样,臭气熏天,腹胀已经消了,然后患者想吃饭,问我能不能吃,我说可以吃,然后患者吃了一碗饺子,又喝了一碗粥,又给我打电话说还饿,还想吃,我说不能再吃了。如果继续吃下去,胃破裂,明天还得急救。
其实我这么开这个药是有依据的,咱们下面就来分析依据,《伤寒论》第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诟、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第条,伤寒6、7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天后,患者状态好转,但是眼前总出现幻觉、幻视、还谵语,就说乱七八糟的话,总是说看见死人了,看见满窗户都是蚊子,苍蝇蚊子满屋飞,小肚子还拘急的疼痛。小便不畅,尿赤色,这时候我给改用了五苓散加抵挡汤,我个人比较喜欢一句话,上焦蓄血则善忘,下焦蓄血则如狂。《伤寒论》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小便不利是为蓄水症,这个患者,我考虑既有蓄水又有蓄血,所以用了五苓散加上抵挡汤。当时思维局限,现在回想,如果用猪苓汤加抵挡汤也许效果会更快。
因为患者也能吃了,也能溜达,患者家属就问,能不能停用硝普纳,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把握,我也心里没有底。我也不知道他的主动脉的血管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在第八天,患者在睡眠中,无意间把脚上扎的硝普纳液的针头踢掉了,但是也安睡了一晚,从此以后就停用了硝普纳,血压正常。
第十一天,患者诸症消失,身体稍感疲惫,其后,我又给他配了磨成粉的大黄蛰虫丸的方子,磨成粉,装了胶囊,嘱咐患者继续服用半年,去复查主动脉。患者拒不配合检查,说我这能走能跳,还能趟地能干活,我查什么查啊,就是不查,患者后来参加农村的体力劳动都能干了,直到去年我要讲课,作了这个课件。我就开车去了患者家,我想找他,一定要给我做一下这个片子,后来患者做了一个片子我们看了。主动脉的血管是无疤痕的愈合,当时这张片子医院,找了些人给我看了一下,我也觉得很奇怪。
单纯的提出主动脉夹层我们中医是无从下手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要抛开西医的各种诊断。不要受西医名词的禁锢,不要让这些名词禁锢了我们中医的思维。运用我们中医的四诊合参,运用六经辨证也好,运用脏腑辨证也好,运用八纲辨证也好,我们中医的手段,收集资料,辨证论治,只要我们选方用药,能够解决患者的病痛,就是最好的结果,如果说你能做到用药准确,选方精当,一定会效如桴鼓,时刻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中医,不要忘了中医的精髓所在,整体查病,辨证论治。
最后我再讲一个脑癌,左侧颞叶胶质瘤的患者。这个患者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的父亲,杨某,80岁,这也是我年看的一个患者,当初他一发病就打电话告诉了我。我说你用中医治还是用西医治,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他说想医院。然医院,想做手术,医院考虑他年纪偏大,手术风险太大,拒绝给予手术,于是再次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建议他可以考虑中医保守治疗。于是他就在北京,据说是一个专门治疗肿瘤的人,给他治疗了一个月,花费还很昂贵,头疼、癫痫发作依旧频繁。每天大概发作六七次,头疼的比较厉害,到了六月份,转到我的门诊治疗。
说到这里,如果我们运用西医的思路,我们是选海藻、昆布、大贝软坚散结呀,还是选全虫,蜈蚣搜风通络啊,这里片子有,化验单也有,我拿过来片子,实际我看片子都是出于尊重,尽管我也能看了一些个片子,然后我把脉、问诊,患者面赤,性格急躁,癫痫一天发作六七次,以夜间发作为重,头疼,头发蒙,不清醒,怕热,有小汗,二便调,睡眠不实,多梦,舌偏红,舌下静脉紫黑,苔薄白,脉左寸略浮,关尺沉弦而硬。
我诊断为,风热上扰清窍,加之年老瘀血阻络,我给开了桑菊饮加通窍活血汤六付,在这里我顺便谈一下桑菊饮,桑菊饮在温病条辨中主治痰咳,是以治咳嗽为主,而我的父亲和我的爷爷,我们这个家族用桑菊饮治疗风热的头疼是首选的,桑菊饮治疗头痛效果也是确切的,我用桑菊饮加通窍活血汤六付,六付药吃完,癫痫已经不再发作了,头疼明显减轻,脑袋较以前也清醒多了,效不更方,这个方子,吃了24付,老头坚决不吃了,说好了,嫌中药太苦。于是我的同学就带他到医院复查肿瘤,结果一看片子,肿瘤减小了一半,回来之后,全家都很高兴,又强制他吃了24付,吃完之后,因为他是农村人,他就下地能干活了,各种各样的劳动都能干了,再去叫复查去,说什么也不去,这个患者到今天已经3年多了,依旧很好,能吃能喝能睡,那么大年龄了,还能干活。我也特别想知道他的片子,现在脑袋里的肿瘤是什么样子。
我在临床上的体会就是,你如果想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就要用西医的思维,如果你决定用中医的办法治疗,就要老老实实的运用中医的四诊,搜集资料辨证论治,不要被西医的诊断所吓倒。记得董景昌老先生有一句话:病非人体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病不可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边曾经讲到,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最后呢,我以刘保和教授送我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要做明医,明白的明,不做沽名钓誉的名医,谢谢大家。
编辑附:
宋老师教的这两个病例,读者学习过也有验证,去年过年期间,黄庆沪老师就学习宋老师的方法治疗了一例主动脉夹层:
“今年疫情期间一个病人,主动脉夹层,医院,当时表现就是胸疼,高血压,便秘,极度烦躁,自己赤脚就从病房里跑出来了。家属很紧张,联系到我。因为咱们听了宋老师的课,宋老师讲过主动脉夹层的病例,在有精神症状有便秘的时候,就是急则治其标,我就根据宋老师的经验开了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和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厚朴30,枳实20,生大黄60,芒硝10,神曲20,鸡内金10,生石膏30,桃仁15,桂枝15,茯苓15,白芍15,丹皮12,草蔻10,砂仁5,生白术10。5副。患者2月5日吃了药后排了很多大便,自己知道饿了,要吃的,情绪也稳定了。接着呢,就给他用的大青龙汤治他的咳嗽。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睡眠也好了,肌酐也逐渐下降,生活也可以自理了。这么重的病人,结果就这么治好了。非常感谢宋老师!——黄庆沪”
桑菊饮治头痛的病例就更多了,列一个我个人的:
推荐阅读
中医路上不寂寞——记我的中医明师宋柏杉
宋柏杉:我的医路故事
I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作者/宋柏杉,文字整理/闫安强。编辑/王超,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tg
ling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