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是
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大黄、丹参、紫草、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其中丹参的主要成分是菲醌类;紫草的主要成分是萘醌类,其他5种中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蒽醌。
2、液-液萃取法及液-液分配色谱的分离原理是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常见的方法有简单的液-液萃取法及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等。
3、樟木中的樟脑的提取方法是
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中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能利用升华法直接从中药中提取出来。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
4、蟾酥的作用与下列哪个作用相似
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蟾蜍甾二烯类、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甾醇类以及肾上腺素、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前两类成分具有强心作用。蟾酥的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
5、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
缩合鞣质的化学结构复杂,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普遍认为,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黄烷-3-醇,最常见的是儿茶素。
6、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是
丹参含有菲醌类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时还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消化性溃疡、白内障、癌症、记忆缺失、艾滋病等疾病。
7、皮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季节为
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8、影响药材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以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是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11、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
一般认为,味薄(辛、甘、微苦等)者升,气薄(寒、凉、微寒、平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厚(酸、苦、咸等)者沉。
12、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13、称取“2g”样量系指取样重量可为
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2.g。
14、秦皮的水浸出液在日光下显
秦皮的水浸出液在自然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15、炮制何首乌的方法是
制何首乌: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透,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或用清蒸法,或黑豆汁拌匀后,蒸至药物内外均成棕褐色,取出,干燥,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
16、具有生升熟降特性的中药是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偏湿,作用升浮,但为种子,质量沉降,古人认为,该药能升能降。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17、以下含有毒蛋白的中药是
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18、以下需要炒爆花的药材是
王不留行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也越高。结合实际生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19、甾体皂苷与三氯乙酸在滤纸上
三氯乙酸反应将含甾体皂苷样品的三氯甲烷溶液滴在滤纸上,加三氯乙酸试液1滴,加热至6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在同样条件下三萜皂苷必须加热至℃才能显色,也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可用于纸层析。
20、可溶于水的生物碱是
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解于水中,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莨菪碱(或阿托品)亲脂性较强,易溶于乙醇、三氯甲烷,可溶于四氯化碳、苯,难溶于水。
21、苦杏仁中的指标性成分为
苦杏仁主要含苦杏仁苷,这也是《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规定含量不低于3.0%。
22、在《中国药典》中,葛根的指标成分是
《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
23、下列关于没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以索马里所产没药质量最佳,销往世界各地。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大者长达6cm以上。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黄色粉尘。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有特异气香,味苦而微辛。
24、药材呈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的是
马钱子呈纽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径1.5~3cm,厚0.3~0.6cm。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气微,味极苦。
25、属于全蝎性状鉴别特征的是
全蝎药材: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成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26、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
用热性药(附子、干姜)给大鼠连续灌胃3周造成的热证模型,则表现为脑神经元内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升高,使DA、NA生成增加,而使5-HT含量显著降低。
27、刺激性泻下的药物是
刺激性泻下: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攻下药的致泻有效成分为结合型蒽醌苷,口服抵达大肠后在细菌酶作用下水解成苷元,刺激大肠黏膜下神经丛,使结肠蠕动增加而产生泻下;峻下逐水药牵牛子所含牵牛子苷、巴豆所含巴豆油均能强烈刺激肠黏膜,使整个胃肠运动增加、分泌亢进,引起水泻。
28、关于酊剂
久置产生沉淀时,在乙醇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滤过去除沉淀。
29、对混悬型液体药剂没有稳定作用的是
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30、下列关于眼用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眼用制剂系指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可供滴入、冲洗、涂布、插入、注射或置于眼局部,起到清洁、保护和治疗作用。
31、现行药典规定颗粒剂水分含量限度为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含水分不得过8.0%。
32、以下气雾剂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气雾剂、喷雾剂的特点(1)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药物呈细小雾滴能够直达作用部位,局部浓度高,药物分布均匀,吸收快,奏效迅速。(2)制剂稳定性高。药物装在密闭不透明的容器中,不易被微生物污染,且能避免与空气、水分和光线接触,提高了稳定性。(3)给药剂量准确,副作用较小。(4)局部用药的刺激性小。
33、下列可以将脂溶性药物制成起效迅速的栓剂的基质是
水溶性药物分散在油脂性基质中,药物能较快释放或分散至分泌液中,故吸收较快。脂溶性药物分散于油脂性基质,药物须由油相转入水性分泌液中方能被吸收,吸收速度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题干是说的脂溶性药物,因此是选择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
34、属于芸香科的是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地骨皮来源于茄科植物。香加皮来源于萝摩科植物。牡丹皮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合欢皮来源于豆科植物。
35、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的药材是
斑蝥药材: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36、单子叶植物根断面可见一圈环纹是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结构;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
37、长叶地榆主产于
地榆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长叶地榆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38、以下关于川芎性状鉴别特征的描述
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39、沉香主产于
沉香白木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40、洋金花花冠每一裂片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
洋金花药材:通常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具毛茸;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顶端5浅裂,裂片先端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雄蕊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长为花冠的3/4;雌蕊1,柱头棒状。
中药与方剂1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甘味2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酸味3渗湿利水淡味4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相须5性能有某种共性,一主一辅,辅药增强主药的疗效相使6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人参恶莱菔子)相恶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乌头反半夏)相反8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9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消除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10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使药中药化学11红外光谱(IR):测定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紫外光谱(UV):测定共轭体系化合物。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核磁共振(NMR):提供不同氢原子情况生物碱12主要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生物活性:苦参总生物碱具有利尿消肿、抗肿瘤等作用注意事项:苦参碱可导致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苦参13生物活性: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连14主要成分:以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生物活性:延胡索乙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延胡索15主要成分: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和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防己16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二萜类生物碱)久煎意义: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大,加热生成酯键水解毒性降低生物活性:具有镇痛、消炎、麻醉、降压等作用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川乌17主要成分:莨菪烷类生物碱不良反应:中毒机制主要为M-胆碱反应洋金花18主要成分:莨菪碱生物活性:松弛平滑肌,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注意事项: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用天仙子19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生物活性:马钱子碱有镇痛作用马钱子20主要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生物活性: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千里光21生物活性: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活性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等雷公藤糖和苷类化合物22苦杏仁:水解得到的苯甲醛有特殊香味,可鉴别苦杏仁苷桃仁:《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郁李仁:《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含氰苷的中药醌类化合物23萘醌:代表药物紫草菲醌:代表药物丹参蒽醌:代表药物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分类24生物活性:产生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番泻苷类大黄25《中国药典》以大黄素、虎杖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虎杖26生物活性: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何首乌27《中国药典》以大黄酚、橙黄决明素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生物活性:决明子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决明子28《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羟基萘醌总含量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活性紫草香豆素29前胡、秦皮、补骨脂、肿节风代表药物30主要成分: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生物活性:强大的抑菌作用秦皮木脂素31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代表药物32主要成分:挥发油、木脂素类和黄酮类注意事项:含有马兜铃酸I,有明显的肝肾毒性细辛黄酮类化合物33《中国药典》以黄芩苷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黄芩34主要成分:芦丁芦丁有邻二酚羟基易氧化,提取时常加硼砂以保护酚羟基槐花35《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指标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生物活性:杜鹃素是祛痰的有效成分满山红萜类分类36单萜植物挥发油主要成分之一单环单萜:代表化合物薄荷醇,是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双环单萜:代表化合物龙脑即冰片,具升华性环烯醚萜:易被酸水解,氧化显深色。地黄、玄参炮制过程变黑的原因单萜萜类常用中药37主要成分:含有多种二萜内酯类生物活性:穿心莲内酯为抗炎的主要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菌痢、肠胃炎、咽喉炎、感冒发热等(类抗生素作用)穿心莲38主要成分: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39主要成分: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龙胆苦苷龙胆挥发油40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混溶特性挥发油常用中药41主要成分: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薄荷醇是其质量优劣主要依据薄荷42主要成分:主含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莪术挥发油的主要有效成分生物活性:莪术油有一定的抗菌、抗癌活性莪术43《中国药典》以桉油精为指标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艾叶44《中国药典》以桂皮醛为指标成分肉桂皂苷类化合物45性状:对粘膜有刺激性;三萜皂苷显酸性;甾体皂苷显中性发泡性: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溶血性:中药注射液必须考察溶血性性质含三萜皂苷的常用中药46三七、黄芪、柴胡、商陆、合欢皮、人参、甘草代表药物47人参皂苷二醇型(A型,四环三萜的达玛烷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型,四环三萜的达玛烷型)齐墩果酸型(C型,五环三萜)人参48主要成分:三萜皂苷(大多数为达玛烷型)三七49主要成分:甘草皂苷,又称为甘草酸《中国药典》将甘草酸和甘草苷(黄酮苷)定为质量控制成分甘草皂苷和甘草次酸都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活性,用于治疗胃溃疡甘草50主要成分:三萜皂苷柴胡51麦冬、知母黄芪强心苷52甲型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称强心甾烯类乙型强心苷: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称海葱甾二烯类或蟾蜍甾二烯类分类53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的重要特征特征54主要成分:甲型强心苷香加皮罗布麻叶其他55胆酸和胆红素为质量控制成分,去氧胆酸是其解痉的有效成分牛黄56熊去氧胆酸是熊胆的特征性成分和镇痉的主要有效成分熊胆57主要成分:麝香酮(L-3-甲基十五环酮)生物活性:对冠心病有与硝酸甘油同样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麝香58斑蝥中斑蝥素具有抗癌作用斑蝥59有较强的肾脏毒性马兜铃酸60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金银花61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当归62主要有效成分为鞣质五倍子中药炮制炒黄63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牛蒡子64文火炒至深黄色,有爆鸣声,并有香辣气逸出。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易于粉碎和煎出。还可杀酶保苷。芥子65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完全爆花者占80%以上。炒后体泡,易煎出有效成分,走散力强。王不留行66生升熟降生品能长于涌吐风痰。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莱菔子67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毒蛋白)。毒蛋白毒性成分,经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苍耳子炒焦68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炒山楂--消食化积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炒焦后一般均能增强止泻作用)山楂炭--具有止血(炭药共性)、止泻的功效山楂69炒黄或炒焦后,缓和苦寒之性,避免伤胃炒炭后具有止血作用栀子炒炭70中火炒至棕褐色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蒲黄71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荆芥麸炒法72麸炒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枳壳73炒苍术--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作用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苍术米炒法74米炒后,毒性降低,矫臭矫味,可内服。斑蝥素有强烈的刺激性,84℃开始升华,米炒时锅温正适合于斑蝥素升华斑蝥土炒法75增强补脾止泻之力白术砂炒法76砂烫至棕褐色或深棕色,鼓起,内部红褐色,起小泡毒性降低,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马钱子77砂炒,撞去毛砂炒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骨碎补滑石粉炒78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多入丸散水蛭蛤粉炒79炒至鼓起呈类圆球形,内无溏心降低了滋腻之性;质变酥脆,利于粉碎,矫正了不良气味蛤粉炒益肺润燥;蒲黄炒止血安络阿胶炙法80酒大黄:缓和苦寒泻下,引药上行熟大黄:缓和泻下,增强活血祛瘀(黄酒,隔水炖或蒸至内外焦黑色)醋大黄:减弱泻下作用,消积化瘀清宁片:泻下作用极缓,适用于老年便秘、体弱及久病患者(黄酒,熟蜜)大黄81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萸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黄连82酒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最强土白芍: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白芍83酒川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川芎文都医考考试动态
备考指导
学习资料
行业动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