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盗汗有阴虚盗汗、血虚盗汗、气虚盗汗等。临床中,阴虚盗汗最为多见,此类患者常伴有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治疗选用滋阴降火的方药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如知柏地黄丸、当归六黄汤等。
此外,临床还有一类胆热脾寒兼有水湿内停的患者,亦会出现盗汗症状,治疗可选用医圣张仲景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减。柴胡、黄芩清泻胆热;桂枝、干姜温脾化气;牡蛎散少阳郁结,兼以收敛止汗;天花粉清热生津;甘草益气和中。全方清胆温脾,兼化气、通利三焦,配伍精当,结构严谨,实为良方,对胆热脾寒兼有水湿内停的盗汗患者最为适用。
验案
廖某,女,21岁。年12月3日初诊。主诉盗汗3周余。夜间盗汗甚,湿衣湿被,汗无色无味,纳眠欠佳,多梦,口渴喜饮,大便稍秘,冬季怕冷,自服六味地黄加西洋参无明显好转,舌淡胖有齿痕,脉右浮弦滑有力,左细弦,沉取力欠。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方:柴胡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5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10克。6剂。随访:服药后盗汗消失。二诊:年6月19日。现盗汗5天余,夜间盗汗甚,湿衣湿被,汗稍有味道,晨起口干口渴,白天汗亦多,纳眠可,二便可,月经推后10天,舌淡胖有齿痕,苔轻度腻,稍水滑,脉右浮弦滑,左细弦,沉取力欠。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柴胡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5克,泽泻15克,麸炒苍术15克。4剂。患者反馈:第1天吃药没有改善,而且来月经了。第2天汗的臭味减轻了一些,但是汗的量还是很多。第3天的汗有减轻一半以上,味道也没有那么重了。再服5剂后,晚上不再盗汗,白天出汗仍较多。三诊:年6月30日。患者诉服药后夜间盗汗消失,唯白天汗出仍多,汗清稀无味,稍有口干口渴,纳眠可,二便可,舌淡胖有齿痕,苔轻度腻,稍水滑,脉弦细,沉取力欠。方拟肾着汤合四逆散加味。处方:干姜10克,茯苓20克,麸炒苍术20克,炙甘草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煅牡蛎20克(先煎),龙骨20克(先煎),天花粉15克。4剂。随访:汗出止。按:患者一诊夜间盗汗较甚、湿衣湿被、口干口渴、大便稍秘结、脉弦滑有力,此为肝胆火郁之征,然而患者同时又存在汗无色无味、舌淡胖有齿痕、脉左细弦、沉取力欠、冬季怕冷等脾阳不足之征象,病机重点指向于胆热脾寒。患者自服六味地黄+西洋参,从阴虚论治,故无效。笔者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因考虑冬季阳气本不足,故天花粉轻用,仅用5克,患者服药6剂盗汗消失。半年后,患者又因盗汗复诊,诸症同前,观察其舌淡胖有齿痕,苔轻度腻,稍水滑,考虑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较甚,因此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中加入麸炒苍术运脾化湿以治本,加入泽泻以利水湿。三诊时,患者盗汗已缓解,白天汗多,胆热渐消,脾阳仍不足,水湿仍显,因此,改用肾着汤温脾化湿,四逆散疏肝理气,再加煅牡蛎、龙骨以收敛固汗,天花粉清余热,标本同治,4剂后汗止。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文|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廖华君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钟玉梅。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本
二胎盛行的年代,身边的孕妇越来越多,偶尔的不适或者小疾,哪些药能用,哪些药不能用就是一个大问题。这时,更多的人相信中药比西药的安全性更好,所以妊娠期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更为广泛。
其实,中药中也有很多是孕妇不能使用或者要慎重使用的,这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或者对母体有一定伤害。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
所谓禁用是指一定不能使用的药物;而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
慎用的中药慎用的中药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攻下通便及辛热滑利之品如:茅根、木通、瞿麦、通草、代赭石、芒硝、牙硝、朴硝、桃仁、牡丹皮、牛膝、川芎、红花、姜黄、枳实、大黄、番泻叶、芦荟、附子、冬葵子、干姜、肉桂、生半夏、皂角、生南星、槐花、蝉蜕等。
禁用的中药禁用的药物主要是指毒性较强或者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乌头、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京大戟、千金子、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蜈蚣、冰片等。
鲁南制药集团生产的常用中成药有20余个品规,现将其主要药物成分及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逐一介绍,为临床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孕妇禁用的中成药:
01脉络舒通颗粒\丸
成分:黄芪、金银花、黄柏、苍术、薏苡仁、玄参、当归、白芍、甘草、水蛭、蜈蚣、全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祛湿消肿。
适应症:用于湿热瘀阻脉络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非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下肢肢体肿胀、疼痛、肤色暗红或伴有条索状物。临床其它湿热瘀阻证候的多种疾病,如下肢丹毒、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足、创伤性肿胀等。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禁用中药水蛭、蜈蚣。
02首荟通便胶囊
成分:何首乌、芦荟、决明子、阿胶、枸杞、人参、白术、枳实。
功能主治:泻浊通便、养阴益气。
适应症: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证);尤其适用于老人、久病、长期卧床、术后、脑力劳动者、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色斑、痤疮等伴有便秘者;同时还适合于一些阿片类、精神类等药物引起的便秘。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慎用中药芦荟、枳实,同时无孕妇用药的安全性数据。
03普济痔疮栓成分:熊胆粉、冰片、猪胆粉。辅料:聚乙二醇、甘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适应症:用于热证便血。对各期内痔、便血及混合痔肿胀等有较好的疗效。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禁用中药冰片。
04心通系列成分:黄芪、*参、麦冬、何首乌、淫羊藿、葛根、当归、丹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牡蛎、枳实。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适应症:用于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心痛、胸闷、气短、呕恶、纳呆,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还可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见上述症候者。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慎用中药丹参、皂角刺、枳实。
05化滞柔肝颗粒
成分: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
适应症: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中阻证。辅助治疗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也可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辅助治疗。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慎用中药大黄,无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数据。
06鼻渊通窍颗粒
成分:辛夷、苍耳子(炒)、麻黄、白芷、薄荷、藁本、黄芩、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适应症: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还可用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小儿腺样体肥大、辅助治疗临床伴有鼻塞不通,鼻腔分泌物增多、头疼等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妊娠期用药:药性寒凉,孕早期禁用,孕中晚期慎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07川蛭通络胶囊
成分:水蛭、川芎、丹参、黄芪。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
适应症: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脑梗塞)恢复期血瘀气虚证,症见: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口舌歪斜,神倦乏力,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显露,脉沉细、细涩或细弦,苔薄白。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禁用和慎用中药:水蛭、川芎、丹参。
08归芪活血胶囊
成分:黄芪、当归、白芍、制首乌、枸杞子、鹿茸、威灵仙、槲寄生、骨碎补、透骨草、麝香、葛根、川芎。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活血通络。
适应症:用于颈椎病肝肾不足,气虚血瘀证,症见颈项疼痛沉重,肩背酸痛,手臂麻木,肢体萎软无力,眩晕,舌质暗红或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弱,或沉弦涩。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禁用和慎用中药:麝香、川芎。
09金藤清痹颗粒
成分:金银花、青风藤、白花蛇舌草、玄参、白芍、生地、山慈姑、鹿衔草、当归、生甘草、蜈蚣。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通痹止痛。
适应症: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属于毒热内蕴,湿淤阻络证。证见关节肿胀,疼痛拒按,晨僵,触之发热,或皮肤发红,身热,汗多,口渴,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禁用中药:蜈蚣。
10丹白颗粒
成分:牡丹皮、大血藤、紫花地丁、三棱、莪术、败酱草、川芎、白芍、土茯苓、白英、白花蛇舌草、墓头回、椿皮、当归。
功能主治:清热化瘀、祛湿止痛。
适应症: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属于瘀热湿阻型者,症见小腹疼痛、带下色黄、带下异味、腰骶胀痛、经期腹痛、低热起伏、口苦咽干等。对子宫附件炎,宫颈炎,输卵管阻塞型不孕症均有一定疗效。
妊娠期用药:禁用,含有孕妇禁用和慎用中药:三棱、莪术、川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