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陈皮半夏齐,
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
入药方知奏效奇。
二、《妊娠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三、《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四、《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五、《引经报使药歌》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大肠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部导,升麻煎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
六、《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2、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3、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4、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
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
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
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5、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
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
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6、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
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
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7、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8、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
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9、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0、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
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2、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
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