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痛证
最后再给大家看几个痛证的案例。
病案1
肺癌转移的患者,男,71岁。患者肺癌放化疗后,1月份东北下大雪,患者扫雪的时候觉得肩膀痛,以为是扭伤,理疗、针灸没效果。后来一检查,发现是肺癌转移到骨。现在患者疲乏汗出,肩背及左上肢疼痛、麻木,夜间加重。疼的时候服吗啡类止痛药(奥施康定2片,每天2次;泰勒宁1片,每天4次)。我辨证为气血不足,经脉痹阻。治以温阳益气、通络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生黄芪30g,桑枝15g,桂枝30g,赤芍20g,生白芍60g,天麻15g,炒白术20g,生地30g,细辛20g,炙甘草20g,川芎20g,生牡蛎30g。7剂,4天内服完。
二诊的时候,患者上肢疼痛、麻木减轻,仍疲乏无力,汗出,大便较前通畅,有矢气,舌暗红,苔白少,脉寸弦紧关尺弱。原来止痛药每天要吃6次,现在每天只吃1次。我又给他调了一下方子:生黄芪60g,桑枝15g,桂枝30g,赤芍20g,生白芍70g,炒白术20g,生地30g,细辛20g,川芎30g,生牡蛎30g,*参15g。12剂。
后来,他又来了六次,病情控制得还不错。我给她开了个调理方:生黄芪90g,桑枝20g,桂枝30g;生白芍90g,炒白术20g,川芎30g,葛根60g,丹参20g,炙甘草30g,怀牛膝30g,桔梗15g,山茱萸50g,蜈蚣3条,天麻20g,全蝎10g。
病案2
这个患者来自澳大利亚,四肢及项部拘急疼痛难忍,用吗啡类镇静药也止不住。他50多岁,每天疼得抓耳挠腮,以泪洗面。我问他:“你什么时候不痛?”他说:“我睡着的时候不痛,但常常因为疼痛睡不着。”我问他有没有受过寒,他说下雨后在花园里走,受了寒湿。我就开了一个方子,实际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生黄芪20g,葛根30g,桑枝20g,桂枝20g,川芎20g,白芍30g,炒白术20g,牛膝30g,当归15g,乳香10g,没药10g,煅牡蛎30g,肉桂15g,木瓜20g。
患者吃完药,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说:“耿老师,我全身起疹子,都肿了。”我问他四肢和脖子还疼不疼,他说减轻了。我对他说:“这就对了!先不管它。”他之前疼得那么厉害,一定有湿邪阻滞在里面。
患者前后看了5次,疼痛基本缓解了,腿也不肿了。我就让他把药做或水丸,带回澳洲大利亚。后来他和爱人一起来中国,见到他时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病案3:妊娠腹痛
患者妊娠7个月,面黄,腹胀寒冷疼痛,宫缩每天四五次,有流产迹象,B超提示羊水过多。此外,患者因下肢肿不敢喝水,小便少而不畅,口干喜热饮,全身畏寒,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红苔白腻,脉沉细、左寸大尺弱。
我辨证为脾肾阳虚,胞宫虚寒,治以温阳益气、暖宫利水。方用附子汤、当归芍药散、理中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加减:炒黄芩6g,炒白术20g,干姜12g,*参15g,生白芍30g,茯苓30g,肉桂15g,泽泻30g,乌药12g,附子10g,当归15g,桂枝10g,大枣5枚,生姜3片。5剂。
患者吃完药,腹痛、怕冷减轻,宫缩次数减少,前后共来诊两次。《金匮要略》妊娠病篇对此有论述,“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张,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妇人怀娠,腹中疗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