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早在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已经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药食同源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中医药中另一含义: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在这里小编根据“春夏养阴,秋冬养阳”的原则介绍几款经典食疗方,来帮助大家适应季节变化,保养身体。
春季春主升发,内应肝胆,宜升补。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常用中药有首乌、淮山、白芍、枸杞、人参、川芎、黄芪等。
春日滋补靓粥:山药粥
熬制方法:
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g),洗净切片,与粳米(g)同煮粥,也可加入适量的白糖、枸杞,搅拌均匀。
功效:健脾补肺、滋肾益精、强身健体,特别适合体弱多病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夏季气候炎热,暑湿较重,易伤脾胃。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调理身体,常用的中药有:西洋参(或太子参、北沙参、生晒参)、扁豆、赤小豆、莲子、薏苡仁、茯苓、砂仁等。
夏日排湿靓粥:山楂薏苡仁粥
熬制方法:
生山楂(30g)、绿豆(50g)、薏苡仁(30g)、白米(g)洗净熬成粥,待熟后再加入适量冰糖,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活血、祛湿解暑。
Tips:夏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夏季天阳旺,可助人体阳气提升,对体质虚寒者有益,有阳虚引起的哮喘、鼻炎等症,可在夏季进行积极有效的调理。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常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当归、桑葚子、菊花等。
秋季养心靓粥:沙参山楂粥
熬制方法:
将山药(20g)切成小片,再与莲子(20g)、生山楂(20g)、沙参(20g)泡透后,加入生山楂(20g)一起熬成粥,可加入适量冰糖。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养胃,清心安神。
冬天气候寒冷,万物敛藏,进补最益。宜给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中药,常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有肉桂、肉苁蓉、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参、黄芪等。
冬日强健靓汤:十全大补汤
熬制方法:
将*参(10g)、黄芪(10g)、白术(10g)、白芍(10g)、茯苓(10g)、肉桂(3g)、熟地黄(15g)、当归(15g)、川芎(6g)、甘草(6g)装入洁净纱布药袋中,扎口备用;
将洗净的母鸡与药袋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
加入葱、生姜、料酒,改用文火煨炖至熟烂;
将药袋捞出,加少许食盐、味精即可享用鲜汤和鸡肉了。
功效:温补气血,增强免疫力。
那么,大家常听到的“药膳”是什么呢?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药食同源中药材与日常食材相结合,采用不同的烹调方式,加以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药膳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小编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食出健康!
END作者:涂向云审稿:王玉花编辑:陈璐
校对:刘敏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