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期、量、色、质等发生异常变化。西医的有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生殖道炎症和计划生育措施等所致的月经紊乱,属本病范畴。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临床表现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
不规则子宫出血
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闭经
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绝经
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指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
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作出诊断。诊断过程中需要重点除外全身或女性生殖器病理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血液病、肝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及相关疾病、生殖道损伤、感染和肿瘤等。
方一、莲房乌梅散
莲房炭15克,乌梅炭15克,益母草子15~30克。
活血祛瘀,调经止血。
适用于月经前错量多者。
前2味共研细末,每服9克,用益母草子煎汤送服,每日2次。
民间方。
方二、二地汤
沙生地30克,蒸元参60克,白芍15克,麦门冬15克,地骨皮9克,东阿胶9克。
清热滋阴,养血调经。
适用于月经前错量少者。
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民间方。
方三、艾叶香附汤
淡干姜6克,醋香附15克,艾叶9克。
温经散寒,行气调经。
适用于月经错后,小腹冷痛。
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民间方。
方四、加味四物汤
当归尾12克,川芎片9克,干生地15克,炒白芍25克,嫩黄芩9克,麦门冬12克,黑栀子9克,杜仲炭12克,川续断12克,炒知母9克,炒黄柏7克,牡蛎粉25克,甘草3克。
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适用于月经提前。本方为民间七世祖传秘方。验于临床,对本病伴五心烦热、腰痛、腹痛、心慌等效果良好。
每日1剂,水煎服。
忌食大蒜、辣椒、胡椒。
《河南省秘验方集锦》。
方五、补肾调经汤
川续断30克,川芎片20克,当归尾30克,炒白芍20克,紫石英20克,补骨脂20克,淫羊藿30克,醋元胡10克,台乌药10克,潞*参15克,生牡蛎30克,炒山楂15克,粉甘草10克
和气血,补肝肾,调经血。
适用于月经先后无定期。本方为民间验方,治疗本症及子宫发育不良、痛经等效果较好,屡有效验。
行经前1周服3~5剂,水煎服,或制作丸剂,每次5~10克,每日3次。
《河南省秘验方集锦》。
方六、当归汤
全当归30克。
养血活血调经。
适用于先后不定期。
将当归浓煎汁,每日1次空腹服,不可间断,服至病愈。
民间方。
方七、黄荆子香附散
黄荆子30克,制香附60克。
行气调经。
月经不调。
上2味药用童便炒,研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饭后服6克,白开水送下。
民间方。
方八、大黄桃仁汤
五灵脂6克,延胡索6克,生川军9克,桃仁泥9克,夜明砂9克,土鳖虫7个。
活血祛瘀,安神调经。
适用于月经不调,经血来时发狂者。
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分服。
民间方。
方九、当归红花汤
全当归9克,月季花30克,草红花9克。
活血化瘀。
月经不调。
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分服。
民间方。
方十、加味丹栀逍遥散
粉丹皮12克,嫩黄芩9克,炒栀子10克,干生地15克,全当归12克,京赤芍12克,软柴胡9克,焦白术12克,云茯苓15克,苏薄荷5克,粉甘草5克。
清热凉血,疏肝解郁。
适用于月经提前。
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分服。
经验方。
方十一、枸杞五味汤
当归10克,枸杞10克,五味子8克。
和气血,补肝肾。
适用于月经超前、错后或经期烦躁失眠、头晕等症。
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分服。
民间方。
方十二、丹参香附散
制香附30克,醋炒丹参60克,益母草90克。
行气活血调经。
月经不调。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早、晚各服9克,温酒送下。
民间方。
再多的偏方不如,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冷刺激;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这些天,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