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酒的功效与危害
TUhjnbcbe - 2021/3/9 16:06:00
春节将至,走亲访友、家人聚餐,难免饮酒。山东,齐鲁大地,礼仪之邦,逢年过节、日常应酬都离不开酒,酒文化浓厚,饮酒人群以及饮酒的量普遍高于其他地方。上次和大家分享了脂肪肝的相关知识,咱们知道脂肪肝与酒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和大家细说,今天就专门和大家说一说这个酒。中医认为酒性大热,味辛甘苦,可以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御寒气、润皮肤、散湿气、行药势。酒,最早就是用来入药的,大家看这个繁体字——医的演化,就能看出来酒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只不过后来才成为药食两用的饮品,所以至今很多中药的炮制仍会用到酒,但是这里的酒指的都是黄酒。其实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功效,危害也不尽相同。一、酒的功效1、黄酒黄酒为中国独有,是最古老的酒,它起源于商朝时期,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啤酒、葡萄酒被称为世界三大古酒。黄酒是由大米、黍米、小米、小麦等五谷糖化发酵而来,营养价值较为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在世界营养类酒中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中药入药的酒都选黄酒,咱们平时烧饭做菜用的料酒很多也是黄酒。黄酒的辛热之性一般来源于其含有的酒精,可以温通经络、行血散寒,所以喝完酒人们会觉得比较温暖,也容易面色发红。其甘苦补益功效来源于其含有的糖分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所以很多活血补血中药如当归、白芍、黄精、山萸肉等都喜欢用黄酒来炮制。黄酒色黄,属土,入脾胃,因此也具有暖脾祛湿的功效。2、白酒白酒是后来大概唐朝时期才出现的,又称为烧酒,由于白酒经过蒸馏提纯,度数很高,最低也有38度,一般在38-60度不等,所以辛热之性较黄酒大大提高,其功效就不能简单的评价了,而且中医认为白酒有毒,不提倡过多饮用。此外,白酒里98%都是酒精和水,营养价值非常低,判断香型也好,区分优劣也好,看的都是那2%的芳香物质,也就是带着微生物的酒曲和不同粮食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反应出了些什么醛、酯、醇。3、红酒红酒,是葡萄直接糖化发酵而来,酒精度数也比较低,一般在8-15度之间。营养价值比啤酒、白酒高,但不如黄酒。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此外,红酒中含单宁酸,可以扩张软化血管,对动脉硬化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些好处。红酒的红,主要来源于葡萄皮的颜色,红为心主,入血,这也是为什么红葡萄酒可以预防心脏病的一个原因。4、啤酒啤酒是由大麦发酵后加入啤酒花酿制而成,度数在10度左右,因含二氧化碳,又称为"液体面包"。因为啤酒是由大麦芽发酵而来,麦芽在中医看来具有健脾、消食、和胃的功效,所以适量喝啤酒也可以增强食欲。二、酒的危害不管是营养价值最高的黄酒,还是红酒、啤酒、白酒,毕竟都含有酒精,终归还是不能多饮,多饮则有害无益。1、合理饮酒量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合理饮酒的定义是:每次摄入10克左右的酒精。也就是说每次喝酒的量是:酒精含量约为4%的ml罐装啤酒一罐,酒精含量在13%左右的红酒一小杯(75ml),酒精含量40%左右的烈酒一小口(25ml)。这个只是合理饮酒的量,如果说健康,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是批驳饮酒有益健康论的,其认为酒喝得越少越好,不喝最好。2、酒精的代谢喝进去的酒精,5%左右由呼吸排出,5%左右由尿液排出,剩下的90%左右都由肝脏代谢,所以说酒对肝脏的危害最大。酒精进入肝脏后在肝细胞内经“乙醇脱氢酶”氧化生成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氧化生成乙酸,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和尿液排出人体。对人体有害的是乙醇和乙醛,尤其是乙醛,所以人体内这两种酶的数量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酒量。一般情况下,这两种酶的数量多与遗传有关,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喝酒基本上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锻炼一般不会提高太多。如果乙醇脱氢酶数量较少,乙醇不能得到很快分解,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由于乙醇可以麻痹神经,这种人喝酒后很容易醉倒昏迷,然后呼呼大睡。要知道,人体的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每喝醉一次,神经细胞可能就会死掉一批,经常醉酒的人就容易得老年痴呆。如果乙醇脱氢酶数量可以,而乙醛脱氢酶数量较少,就会导致乙醛在体内累及,而乙醛毒性较乙醇大很多,属于致癌物,所以这种酶数量过少时饮酒很容易增加肝癌的发病率。如果一个人两种酶的活性都很高,这个人的酒量就会很好,由于酒精代谢快,很快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这种人喝酒过程中容易出汗、上厕所。3、乙醛的危害由于大部分人群最容易缺少乙醛脱氢酶,所以接下来咱们和大家重点说一下乙醛的危害。①酒精性脂肪肝:乙醛容易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脂肪代谢能力下降,就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导致肝癌,或跳过脂肪肝直接导致肝癌。②酒精性心肌病:乙醛刺激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会导致人体出现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③精神障碍:乙醛会影响神经系统5-羟色胺的代谢,导致产生四氢-β-咔啉,该物质具有致幻作用,可导致各种精神障碍,如胡言乱语、手舞足蹈,等等。④扩张血管:乙醛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可扩张血管,导致出现脸红,有些人更明显,会全身发红。所以喝酒脸红,本质上是乙醛中毒的表现。4、其他危害①急性胰腺炎:如果一次喝酒过多,大量的酒精会刺激过多的消化液分泌,堵塞胰管,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②胃炎、胃溃疡、胃出血: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则还会出现或加重胃炎、胃溃疡。剧烈呕吐,腹内压骤然增加,甚至会导致胃出血。③腹型肥胖:酒精可以抑制雌激素灭活,雌激素灭活障碍会加重脂肪代谢紊乱,加重尿酸代谢紊乱,引发代谢综合征。所以喜欢饮酒的人,往往大腹便便。中医角度分析,过量饮酒容易损伤脾胃,助火生痰。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胃损伤,摄入的饮食不能很好地代谢吸收,积在体内,就容易大腹便便。④痔疮、便血:酒性辛热,热破血妄行,不仅会导致胃出血,还会诱发痔疮、便血。⑤痛风:啤酒在酿制过程中会产生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导致人体尿酸增加,严重的产生痛风。所以说啤酒+海鲜是导致痛风的最好搭档嘛!⑥结石:啤酒由于酿制过程的特殊性,成分不同,长期喝啤酒还可能导致胆结石、肾结石的形成。⑦失眠多梦、打鼾:虽然喝酒会抑制人体的神经系统,让人很快入睡,但是酒精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变浅、多梦等,反而睡不好,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还容易出现头痛。此外,酒精还会抑制人体的呼吸系统,饮酒后可能会出现打呼噜,医学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不同酒的危害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酒精的危害,所以酒精度数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同等度数下,白酒的危害最大,白酒>啤酒>红酒>黄酒。6、饮酒方式不同,危害不同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饮酒方式就是空腹饮酒,研究发现,饭后饮酒血液里的酒精浓度比空腹饮酒时低70%。所以喝酒时都要有下酒菜,不同的下酒菜会有不同的影响。能最大限度降低人体酒精吸收速度的就是脂肪,所以古人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说。三、需要戒酒的人群过量饮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正常人都不能过量饮酒,有疾病的人更不能饮酒了,如脂肪肝、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一定不能过量饮酒。此外,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头孢时也不能饮酒。

这方面展开来说又比较多了,咱们还是放在以后和大家慢慢分享。

相关阅读脂肪肝——百病之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的功效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