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芍药在小青龙汤中的妙用新解作者/江澜
成都中医药大学
编辑/刘刚⊙校对/许琦
仲景之方为后世膜拜,被誉为“群方之祖”。综观其方,配伍精妙,方理明确,出奇制胜,蕴含着辨证论治的精髓。仲景方中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兹就小青龙汤中的芍药配伍意义,略陈管见,以求证同行。白芍为养血药,酸、苦、甘、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方剂学》和《伤寒论讲义》对芍药在小青龙汤中配伍意义的解释皆以和营养血为要。如现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所言:“芍药养血和营,与五味子共为佐制之用”。然仲景立方,深思熟虑,求古训,采众方,集大成于一身,方中药物运用深妙无穷。细观小青龙汤中芍药之用意,发现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1酸收敛阳于中小青龙汤为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所立。
表未解,当散之,饮又停,应温之。解表当用辛散走表之品,涤饮可借温化建中之属。故全方以辛温之品为重,而此类多发散走表,饮停之人已多阳虚,汗解之法更易使阳随汗泄,唯恐阳气耗散殆尽,而致怨冢累累。故仲景方中,多有辛温之品伍以芍药的配方法度,诚如汪苓友在《伤寒论辨证广注》中论及真武汤中芍药之用,他认为“方中既有姜附之辛,不妨用芍药之酸以少敛中气”。小青龙汤于麻、辛、姜、桂之中用酸收之芍药,一则防止辛温解表化饮太过耗散,寓收于散;二则令姜、桂、甘草辛甘所化之阳留于中焦,不致走表,以助温阳化饮。湿、痰、饮同为津液留滞所生,责之于脾失健运,治当在中焦,白芍又入脾经,实为妙用。
苦泄涤饮于下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饮虽成于脾不健运,治之则不拘于理脾之法。水液代谢终应从小便而出,饮为津液之病理产物,给邪出路,未尝不能从小便以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佐以酸平”。《本经》言芍药:“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记载芍药:“利膀胱,大小肠”。《圣济总录》更有成方“赤芍药汤”之记载,用以“治妊娠子淋。小便涩少,疼痛,烦闷”。小青龙汤证之寒饮虽在上源之肺,然可从下源而治。故方借芍药之酸、苦,酸可涌泄水饮,苦可燥化湿饮,使水湿从其下流,而无以停聚,则饮难成矣。
3甘缓解急止痉芍药味甘,甘能缓急解痉,《素问·脏气法时论》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伤寒论》9条立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现代汉方医学大观》载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芍药甘草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有效,不仅对表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就是对深在平滑肌性的脏器,比如胃肠、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挛急”。《临床中药学研究进展》论及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苷“能使蟾蜍内脏血管和离体兔耳灌流扩张”。(本文由国学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