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在当今成了时髦病,非常多。大家常听说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不但发病人数增多,发病年龄还趋于低龄化。甚至有些儿童也戴上了三高的帽子,让人触目惊心。
日本人很少有胖的,因为他们的饮食很少油。而中国人,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的动物脂肪,大量的植物脂肪。在城市青年中发病率尤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高脂血症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而长期服用降脂药,也会导致肝脏功能损害。
中医学无“高血脂症”这一名称,但对该病出现的眩晕、头胀痛、耳鸣、肢体麻痹、腰膝酸软、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早就认识到了,《内经》谓:“血少黑而浊,散不能射”,黄煌教授运用经方体质学说,辩证结合辨病治疗高血脂症颇具特色。
大柴胡汤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贵要略》)
常用剂量
柴胡20g,黄芩10g,制半夏15g,枳壳30g,白芍20g,制大黄10g,干姜5g,红枣20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
按之心下满痛者。
体质要求
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加减法
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和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药理研究
有利胆、排石、保肝、抗炎、解痉、通便、解热、镇静、镇痛、镇吐、降脂、降压等作用。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消瘦、贫血者慎用。
防风通圣散古代的通治方,有表里双解、清热散风的功效,适用于以头昏胸闷、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黏、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和表里俱实性体质的调理。原书配方
防风、连翘、荆芥、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五钱,黄芩、石膏、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宣明论方》)
常用剂量
生麻黄10g,生大黄10g,防风10g,连翘15g,薄荷10g,芒硝5g,山栀10g,黄芩10g,石膏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荆芥10g,桔梗5g,滑石10g,甘草5g,生姜5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3次温服。方中芒硝另外分次冲服。本方也可以原方用量制成丸药,每次5g,每日2次。
原书方证
治风热壅滞,筋脉拘挛,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比赛,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肠胃燥热,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出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滞;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结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
体质要求
体形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色黄黯、黯黑或黯红、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眉毛头发浓密、体毛明显,较少出汗,食量大且以肉食为主,性格开朗或偏急躁,胆量大,腹部充实,易大便秘结,皮肤易生痤疮、毛囊炎,易发生过敏而出红疹、瘙痒,四肢皮肤干燥、粗糙,唇红或黯红,舌红或黯红,脉实有力。青少年易患病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肥胖症等;中老年易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则可见月经量稀少或月经有血块,月经多延期,有的甚至闭经,易患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药理研究
抗过敏、减肥、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动脉硬化等。
注意事项
孕妇、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慎用。若需较长时间服用本方,剂量宜减半服用。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