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醫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案一則
TUhjnbcbe - 2021/1/20 8:51:00

患者,女,51,05-26初診,時值小滿,患者自述平時胸悶胸痛、眩暈偶發、全身乏力、動則氣喘憋悶,易刺激性咳嗽,勞累後加重。曾於醫院做心臟檢查彩超心電圖均無異常,肺紋理略見增粗。察其舌脈:舌淡紅胖大,苔白厚膩,脈弦滯。處方如下:

炙麻黃,桂枝,炒白芍,

炙甘草,黃芪,五味子,

細辛,炮附子,茯苓,

杏仁,半夏,干薑。水煎服三劑

05-30二診:上方服用三劑,效果不明顯,右側肩膀略內側見脹疼不適感,舌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澀,處方如下:

黃芪,炙甘草,桂枝,

炒白芍,烏梅,厚樸,

炮附子,生地,炒棗仁,

西洋參,茯苓,生姜大棗,水煎服三劑。

06-04三診:患者服用三劑,諸症大減,自述十去七八。唯見走路多則胸悶背脹,休息后緩解。舌淡胖,苔白,厚膩消退,脈弦緩。適逢患者外出,上方加瓜蔞半夏少許,再服十劑後,諸症改善,已如常人。

半年後患者因家庭變故而生悶氣,隨即尿路感染發作,腹痛,小便淋漓澀少,全身乏力,夢魘紛繁,尿鏡下檢查有潛血,同時引起胸悶氣短又見、動則憋喘,休息後可緩解,患者自服消炎藥,雖略有緩解,然未見成效,遂來求診,察其舌淡苔白厚略黃,脈弦澀,處方如下:

防己,黃芪,白朮

生地,血餘炭,茯苓

瞿麥,黃芩,白芍

10-22上方服用三劑,尿路感染好轉,尿潛血已消失,唯胸悶氣短,頭腦暈脹仍存,全身乏力,動則憋喘,舌淡苔白厚,脈弦濡。予05-30日原方三服。

10-25,患者上方服用三劑,症狀有所改善,然仍見乏力,動則氣喘,考慮時值霜降,天氣初寒,與小滿時節氣候特點不同,遂將方劑中藥味藥量比例稍作調整,服用七劑後如常,處方如下:

黃芪,桂枝,白芍,炙甘草,

白朮,茯苓,羌活,澤瀉,

生地,炮附子,棗仁,薤白,西洋參。

總結:1.患者初診以咳嗽胸悶症狀來求診,自述一直懷疑是氣管原因,初診治療亦依據小青龍湯方加減而設置,然而患者服用後症狀未見緩解,肩膀均有疼痛不適,方才領悟患者病因在心不在肺。因為心肺功能一體,肺主氣心主血,共同運行氣血出臟腑,心肺病理必然互相影響。患者舌胖大苔白厚,同時脈象滯澀,說明心臟運行營血的功能不足,整個臟腑系統呈現一種臟虛腑實的狀態。小青龍湯專為外寒內飲而設,雖然方劑中包含桂枝湯可以通調營虛,然而整體趨向還是向外向表。病理已呈現內虛外實之象,若再以趨表方劑行之,內虛不足更甚,心臟運行營血功能不足更甚,遂見出現肩膀內側脹痛,如同馬兒因為飢餓而奔跑無力,若再加催促,快馬加鞭,必然會導致馬兒筋疲力竭而亡。

2.患者05-30日服用方劑後效果明顯改善,十去七八,然後同樣的方劑用到10-22日之後,效果卻不甚明顯,其原因為何?

氣血在由心臟往全身疏佈的過程中,不僅僅依靠心臟的推動力量,還需要衛氣津液疏佈的微循環力量輔助,05-30時值小滿,人體陽氣趨表,腠理開放,衛氣疏佈,此時微循環通暢,於是血液自然從心臟流向全身,血液循環末端的毛細血管的供血壓力小,心臟承受的循環壓力就小,此時只需將內臟虛弱填補,整體系統就會趨向正常。而到了10-22時值霜降,天氣肅斂,腠理關閉,衛氣內收,心臟往全身末端的供血壓力驟然增加,如果合併內臟虛弱,兩虛相搏,疾病易發難治,因此在寒冷氣候下人體的血壓心率都會相應升高,心腦血管病高發。因此在10-25日時加入羌活和薤白輕開腠理,同時以白朮茯苓澤瀉引導津液下行,(夏季汗多尿少,冬季汗少尿多,這是常態),正如葉天士所言: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明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醫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案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