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会引起月经量异常,子宫不规则出血,严重可影响怀孕,导致贫血。中医称这个病为“崩漏”,主要由冲任损伤,不能固摄、制约经血所致。
1
症状判断
1.无排卵性功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流血时间及量不等,因雌激素长期作用,缺乏孕激素作用所致子宫内膜增厚,血液供应增多,腺体增多,间质少组织脆,内膜表面出血。
2.有排卵性功血:
①黄体功能不全:月经周期缩短,9~10天;
②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月经周期不变,经期延长;
③排卵型月经过多:周期正常,月经过多;
④排卵期出血。
2
联合用药
孕激素+中药止血药+补气养血的中药+B族维生素+VC
3
联合释义
1.功血会导致体内缺乏孕激素,所以补充孕激素是对因治疗。
2.止血药能快速止血。
3.失血过多所以要补益气血恢复体力。
4.因为功血的病因是精神过度紧张和经期疲劳所致,而B族维生素能调节植物神经缓解疲劳。
5.V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因月经失血过多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宫血宁、妇科止血灵片、云南白药胶囊、断血流胶囊、葆宫止血颗粒、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固经丸、二至丸等。
中医辩证论治
1
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又分为实热和虚热。
实热多因为素体热盛,又喜食辛辣肥甘助热之品,热入血分,或肝郁化火,热灼阴液,血失所藏而致。症见:阴道骤然大量下血,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粘稠或夹有血块、面赤气粗、心烦口渴喜饮,尿赤便燥,舌红绛,苔黄或燥,脉滑数有力,治宜清热止血。
用药:清热九炭饮
生地炭20克,地楡炭15克,莲黄炭15克,测柏炭15克,血楡炭15克,芥穗炭10克,炒当归12克,黄苓炭15克,棕榈炭15克,益母草20~30克。
虚热多因素体气虚血弱,气不摄血,症见:出血淋漓量多,日久不净色鲜红或淡红,日哺潮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烦躁不宁,口干少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
用药:坤宁汤
熟地30克,炒白芍10克,炒当归15克,元参20克,芥穗炭10克,黄苓炭15克,益母草15克,阿胶珠10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
2
血淤崩漏
血淤崩漏或由气滞血瘀,或因寒凝血聚,而使血结胞宫,淤血停滞,新血不能归经,则离经之血妄行。症见:突然下血量多,色暗紫,夹有淤血块,少腹疼痛,牵及两腰之间,拒按,脚软头晕,胸闷气逆;淤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涩有力,治宜活血逐瘀。
方药:桃红失笑汤
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30克,蒲黄炭10克,灵脂10克。
3
气虚崩漏
气虚崩漏多因素体不足,或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气血虚弱,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所致。症见:突然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浅淡而质清稀,面色白或虚浮,身倦怠,气短懒言,心虚烦,纳呆便溏,舌胖嫰有齿痕,苔薄白润腻,脉缓而无力,治宜益气摄血。
方药:固气汤
炙黄芪15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参12克。升麻6克,阿胶12克(烊化),炒艾叶4.5克,白术6克。
4
肾虚崩漏
肾虚崩漏分肾阳虚和肾阴虚,多因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房劳、多产伤肾,以致肾失封藏,冲任不固所致。其中,
肾阳虚症见:出血量多而色淡白,淋漓不断,面色白淡,神疲倦怠,畏寒肢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白苔薄,脉沉细弱,右尺尤甚,治宜温阳固肾。
方药:桂鹿地黄汤
肉桂6克,鹿角胶10克,熟地20克,山萸12克,山药12克,炮附子10克,枸杞12克,菟丝子12克,当归10克,芥穗炭10克,血余炭10克。
肾阴虚症见:出血量多而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足跟作痛,舌红苔薄,口干舌燥,脉细数无力,治宜滋阴补肾。
方药:二胶地黄汤
鹿角胶12克(烊化),龟板胶12克(烊化),生地、熟地各15克,山药12克,山萸12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牛膝10克。
5
郁怒血崩
郁怒伤肝,致令肝不藏血而致崩漏,此症多发生在经期,偶因大怒伤肝,致令经血大下,血色鲜红,兼见肋间涨满,怒气不息,舌红唇紫或苍白,苔薄白,脉弦急,治宜开郁止血。
方药:疏肝止血汤
柴胡10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芥穗炭10克,当归10克,三七粉6克,炙草6克,香附12克。
4
温馨提示
1.宜清淡饮食;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瓜果、蔬菜。
2.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忌食辛辣及过于寒凉之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