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在中医领域,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四人,称之为四圣,他们留下的医学精髓,可以与日月同光。由于古代战火频繁,导致中医真髓失传。乾隆御医黄元御担心后世在理解四圣医道时不能透彻剖析,遂开始写《四圣心源》一书,把人体百病的始末予以全面解读,这样以继承先圣的学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四圣心源》中一代宗师黄元御如何解读遗精?自创的一汤一丹又是什么?
遗精根原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
己土
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
足太阳膀胱
壬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六气名目
来源:《四圣心源》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然之理。壬水蛰藏,阳秘于内,则癸水温暖,温气左升,是生乙木,升而不已,积温成热,是谓丁火。水之生木而化火者,以其温也。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故不陷流。
壬水失藏,则阳泄而肾寒,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则生疏泄。木以疏泄为性,愈郁则愈欲泄,以其生意不遂,时欲发舒之故也。遇夜半阳生,木郁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而水不蛰藏,是以流溢不止也。甚有木郁而生下热,宗筋常举,精液时流。庸工以为相火之旺,用知母、黄柏泻之,是益其癸水之寒而增其乙木之陷也。
乙木之升,权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长于土,土运则木达,以脾阳升布,寒去温回,冰泮春生,百卉荣华故也。盖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行则化癸水,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行则化丁火。金水之收藏,实胃阴之右转,木火之生长,即脾阳之左旋也。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人之壬水之失藏而不知乙木之不生,知乙木之不生而不知己土之弗运,乃以清凉固涩之品,败其脾阳而遏其生气,病随药增,愈难挽矣。
玉池汤
组成: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附子三钱、砂仁一钱,炒,研,去皮。煎大半杯,温服。
方解:遗精之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止。
加减:其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谬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之阳。盖肾精遗失,泄其阳根,久而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未有失精之家,阴虚而生燥热者。其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若脾阳已亏,误用清润,则土败而人亡矣。仲景《金匮》亡血失精之义,后人一丝不解也。
灵雪丹
组成:甘草、薄荷、甘遂、朝脑、阳起石、紫苏叶各三钱。
做法:共研,碗盛,纸糊口,细锥纸上密刺小孔。另用碟覆碗上,碗边宽余半指,黑豆面固济。沙锅底铺粗沙,加水,坐碗沙上,出水一寸。炭火煮五香,水耗,常添热水。水冷取出,入麝香少许,研细,蟾酥少许,人乳浸化,葱涕,官粉,炼蜜为丸,绿豆大,瓷瓶封收。津水研半丸,掌上涂玉麈头。约一两时,麈顶苏麻,便是药力透彻。秘精不泄,甚有良功。
若遗泄不止,势在危急,先炼此药,封之日落,研涂,一夜不走。肾精保固,徐用汤丸。
好书推荐研习“四圣典籍”,解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当看《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黄氏推崇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尊之为医界四圣,对《内》、《难》、《伤寒》、《金匮》,精研而有深功。黄氏医著,结构严谨,条绪清分,文笔精炼,风格独特,内容宏富。发四圣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理必《内经》,法必仲景,尊古崇圣之特色,至为鲜明。
《四圣心源》乃黄氏诸书之会极,书中自拟方颇多,审其源流,均宗四圣之旨。其立方之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疗效甚高诸端,施之临床,多效若桴鼓,堪资后学师法。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3张治肠癌方异曲同工,3位国医大师的思路不谋而合
中医的伟大就在“正常就好”
冬天没护好它,难怪关节一冷就酸痛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四圣心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元御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