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炒黄
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牛蒡子
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易于粉碎和煎出。还可杀酶保苷
芥子
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完全爆花者占80%以上
王不
留行
生升熟降
生品能长于涌吐风痰。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莱菔子
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毒蛋白)
毒蛋白毒性成分,经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苍耳子
考点02炒焦
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以及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消食化积(中火)
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炒焦后一般均能增强止泻作用)(武火)
山楂炭--具有止血(炭药共性)、止泻的功效
山楂
炒黄或炒焦后,缓和苦寒之性,避免伤胃;炒炭后具有止血作用
栀子
考点03炒炭
中火炒至棕褐色
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蒲黄
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荆芥
干姜--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尤为适宜
姜炭--长于止血温经
炮姜--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
干姜
考点04麸炒法
麸炒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枳壳
炒苍术--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作用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苍术
考点05米炒法
米炒后,毒性降低,矫臭矫味,可内服斑蝥素有强烈的刺激性,84℃开始升华,升华点为11O℃,米炒时,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
斑蝥
考点06土炒法
增强补脾止泻之力
白术
土炒--长于补脾止泻;麸炒--长于补脾健胃
山药
考点07砂炒法
砂烫至棕褐色或深棕色,鼓起,内部红褐色,起小泡
毒性降低,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
马钱子
砂炒,撞去毛
砂炒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骨碎补
砂炒后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
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
鳖甲
淀粉酶的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增高。原因是淀粉酶对温度敏感,而蛋白酶对温度不敏感,而且在酸性环境中活力强
鸡内金
考点08滑石粉炒
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多入丸散
水蛭
考点09蛤粉炒
炒至鼓起呈类圆球形,内无溏心
降低了滋腻之性;质变酥脆,利于粉碎,矫正了不良气味蛤粉炒益肺润燥;蒲黄炒止血安络
阿胶
考点10炙法
酒大黄:缓和苦寒泻下,引药上行
熟大黄:缓和泻下,增强活血祛瘀(黄酒,隔水炖或蒸至内外焦黑色)
醋大黄:减弱泻下作用,消积化瘀
清宁片:泻下作用极缓,适用于老年便秘、体弱及久病患者(黄酒,熟蜜)
大黄
酒黄连:引药上行,缓和寒性;
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
萸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
黄连
酒当归:可增强活血通经的作用
土当归:可增强入脾补血作用,缓和油润之性不致滑肠
当归炭:止血和血为主
当归
酒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
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最强
土白芍: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
白芍
酒川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川芎
考点11醋炙法
先炒药后喷醋: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五灵脂
炮制
方法
醋炙可提高生物碱煎出率,行气止痛作用增强酒炙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延胡索中季铵碱具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炮制后含量降低,治疗冠心病,宜生用
延胡索
生品胃刺激强,醋炙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
乳香
醋炙香附:引药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
四制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米醋、黄酒、生姜、食盐)
酒炙香附:能增强通经脉的作用
香附炭:产生止血作用,治妇女崩漏不止
香附
醋炙后升散之性缓和,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鳖血炙: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
柴胡
考点12盐水炙法
盐炙引药入肾,增强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
杜仲
盐炙: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作用
酒炙: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可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黄柏
引药下行,并能增强泻热作用,利尿而不伤阴
泽泻
炒至略有爆鸣声时,喷淋盐水
泻热利尿而不伤阴,并引药下行,增强在肾经的作用
车前子
考点13姜汁炙法
姜炙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炮制后其组织结构有所改变,有利于厚朴酚的溶出
厚朴
取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匀,稍润,待姜汁被吸尽后,文火加热,用烙饼法制两面烙至微黄色
姜炙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竹茹
考点14蜜炙法
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蜜黄芪的补气作用强于生黄芪
黄芪
麻黄绒:缓和了生品辛散发汗。适用于老人幼儿及体虚风寒外感
蜜麻黄: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宣肺止咳增强。用于表邪较轻,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蜜炙
麻黄绒:辛散力大大缓和,用于表邪已解,咳喘未愈的老幼及体虚患者
麻黄
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并可矫味,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马兜铃
考点15油炙法
取羊脂油,加入淫羊藿丝,文火炒至油脂吸尽,均匀有光泽
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性由寒转温,有促进性功能作用
淫羊藿
油酥蛤蚧:酥制后易粉碎,腥气减少。其功效以补肺益精,纳气定喘见长
酒蛤蚧:质脆易碎,矫臭矫味,增强补肾壮阳作用
蛤蚧
考点16明煅法
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煅制白矾时应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和搅拌,搅拌后堵塞了水通路,易形成凉后的“僵块”
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作用
白矾
增强了收敛固涩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吐酸
煅后醋淬品水煎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于煅品和生品
牡蛎
具收敛、生肌、敛疮、止血的功能
石膏
考点17煅淬
降低苦寒之性,增强平肝止血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及崩漏等
赭石
散瘀止痛作用增强;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
自然铜
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消除了颗粒的刺激性,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可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
炉甘石
考点18扣锅煅
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如血余炭
降低毒性,如干漆
作用
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血余炭具有止血作用
血余炭
考点19蒸法
与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容器,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
蒸制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消除了生品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何首乌
杀酶保苷;又能软化药物,便于切片酒黄芩:借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又可缓和苦寒之性
黄芩
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由清转补(加黄酒蒸)炒炭增强了止血作用;生地炭凉血止血;熟地炭补血止血
地黄
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增强,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酒黄精: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的发挥补益作用
黄精
生晒参偏于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红参长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人参
蒸天麻主要是为了便于软化切片,杀酶保苷
天麻
考点20煮法
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并可保证药物的净度
藤黄
生川乌中双酯型乌头碱有大毒,煮后酯键水解,毒性降低
川乌
盐附子:防止药物腐烂,利于贮存
黑顺片、白附片:毒性降低,可直接入药(食用胆巴)
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砂炒)
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甘草、黑豆加水共煮)
附子
制吴茱萸:降低毒性,缓和燥性(甘草);盐制吴茱萸:宜用于疝气疼痛
吴茱萸
考点21燀法
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如苦杏仁(还可杀酶保苷)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如白扁豆
作用
考点22复制法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白矾)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生姜+白矾)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甘草+石灰)
半夏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湿化痰的作用增强(生姜+白矾)
胆南星:毒性降低,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
天南星
考点23发酵法
温度:一般发酵的最佳温度为30℃~37℃
湿度:70%~80%。经验以“握之成团,指间可见水迹,放下轻击则碎”为宜
方法
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等药加入面粉(或麦麸)混合后经发酵
炒神曲:健脾胃功能增强,发散作用减少
麸炒六神曲:具有甘香气,以醒脾和胃为主
焦六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文火)
神曲
考点24制霜法
去油制霜法: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霜;消除副作用,汝柏子仁霜
渗析制霜法: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如西瓜霜(加芒硝)
升华制霜法:纯净药物,如砒霜
分类
考点25煨法
煨后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刺激性减小,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
木香
生肉豆蔻:长于暖胃消食,下气止呕
煨肉豆蔻:免于滑肠,刺激性减小,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癌作用
肉豆蔻
以上是10周搞定80分加强第八周,学习完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测试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