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病治疗常用小方芍药甘草汤
TUhjnbcbe - 2020/12/12 9:40:00

首先,芍药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芍药四两、炙甘草四两组成,主治“脚挛急”。这里所说的“脚”,并非专指脚,也包括小腿和大腿,甚至包括腰部。凡是腿脚软弱无力,行走困难,或小腿屈伸不利,或经常出现下肢肌肉痉挛、疼痛,或腰背酸痛麻木、俯仰不能自如等,都是“脚挛急”的范围。而小腿抽筋则是“脚挛急”的典型表现。

其次,芍药甘草汤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础方。方中芍药能够养肝阴、补肝血、缓肝急、柔肝痛;甘草能够缓急止痛。二药合用,缓急止痛作用显著。

慢性肝病患者出现形体消瘦、肝区隐痛或不适、面色无华、咽干口燥等,辨证属于中焦虚寒者,即可选用小建中汤(由饴糖一升,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组成)治疗。此外,本方也是治疗慢性虚寒性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基本方。由于大部分药房不各饴糖,我们认为可用大剂量的麦芽(60-g)来代替,麦芽既能消食,又能疏肝解郁。

芍药量大可退黄,诸多医家具有这样的经验,如汪承柏教授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见大量腹水、高胆红素血症者,往往大剂量使用赤芍至60g,起到利胆退黄的作用。

芍药量大可通大便,大便干结如栗是应用芍药的重要指征。如一例肝硬化腹水老年男性患者,卧床已5年,腹大如鼓,便秘,中医以真武汤加味治之(未加大黄、芒硝等泻下之品),5剂后患者大便通畅。分析所用方药,系芍药之用也。

仲景时代的芍药不仅包括白芍,同时也包括赤芍,所以在应用本品时,有不少医家有赤、白芍同用的习惯。比如腰膝酸痛而具有瘀血征象者或治疗小腿抽筋而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笔者认为可以赤、白芍同用或单用赤芍,取其活血祛瘀而兼止痛之功。

原方用量各四两,换算成现代的剂量为:芍药、炙甘草各60g。而现代应用本方时其剂量多在2:1~6:1。如《魏氏家藏方》组方芍药六两,甘草半两,称为六半汤。《朱氏集验方》之去杖汤用赤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剂量比例为6:1。而广慈中医在应用本方时大多以3:1或5:1的用量比例来运用,其中芍药用量多在30g以上,甘草一般生用,用量多在6-15g。

芍药甘草汤具有确切的疗效,不仅久经临床的验证,药理研究也证实了本方的作用,如日本人细野史郎等的研究表明,方中甘草对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强,芍药则对痛觉中枢及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较强的镇静作用。二药合用,对中枢性和末梢性的横纹肌、平滑肌挛急均有镇静作用;不仅对身体、四肢的横纹肌有缓急止痛之功,而且对深部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尿管、子宫、膀胱、尿道、血管等的平滑肌也有较强的缓急止痛之功。这为本方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提供了药理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病治疗常用小方芍药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