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极其简单的方子,仅仅四味药,几乎所有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但清初中医三大家之一、医院院判的吴谦,就将这个简单的方子,用成了治疗所有月经病的总方。
这方子也不神秘,就是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的四物汤,用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非常朴素的经典补血方。
但就是这样一张简单到几乎所有中医人都能背出来的方子,在侍奉皇家宫廷的御医吴谦手里,所有的月经病都可以用它来搞定!
《医宗金鉴》想必所有中医人都知道,医院钦定的“标准教材”,汇聚了历代各家各科之大成,代表着宫廷医学的最高水平,近代当代很多名医,就靠着一本《医宗金鉴》学出来的。作为《医宗金鉴》的主编,吴谦在书中《妇科心法要诀》部分论述月经病时,直接了当的说:
四物汤,乃妇人经产,一切血病通用之方。
按《黄帝内经·灵枢》的观点,“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治妇人病以血为本,已经成为历代中医妇科名家的共识,而不论何种月经病,归根结底都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不和,以调血补血之四物方治月经病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方,甚至被称为“妇科第一方”、“妇女之圣药”。
但是,四物汤通治月经病,并不意味着不论什么病都上四物汤的原方。实际上,明医和庸医的差别在于,明医手上一个方子面对各种情况会有一整套加减变化的体系,而庸医只会抓住一个方子对各种病都生搬硬套。所以,只学了治某病用某方,而没学到这个方子在实际临床中如何加减变化,可能还不如不学。
比如四物汤,在历史上经过各代名医的加加减减,衍化出一系列“子方”、“孙方”,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多个!
吴谦本身就是和喻昌、张璐并称的清初三大医家,《妇科心法要诀》又是集历代妇科精华大成之作,能用四物汤治所有月经病,背后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一整套加减变化的体系:
原歌诀:
妇女血病主四物,归芎白芍熟地黄,
血瘀改以赤芍药,血热易用生地黄,
表热有汗合桂草,表热无汗合麻黄,
少阳寒热小柴并,阳明热合调胃汤。
即:
凡血瘀,俱减白芍药,改用赤芍药破之;血热,俱去熟地黄,易用生地黄凉之。
风感太阳卫分,发热有汗,本方合桂枝汤,以桂枝甘草解之,名桂枝四物汤。寒伤太阳荣分,发热无汗,本方合麻黄汤,以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发之,名麻黄四物汤。
邪传少阳半表半里,往来寒热,本方合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和之,名柴胡四物汤,邪传阳明,里热便结,本方合调胃承气汤,以大黄、朴硝、甘草下之,名玉烛散。
吴谦本身是经方大家,给出了经期出现表证,四物汤与经方中经典的桂枝、麻黄、柴胡、承气各汤合用治疗经期外感的大法,同时也指出,以上只是针对经期有表证,若经期身痛而无表证,还有羌桂四物汤可以用:
原歌诀:
经来身痛有表发,无表四物羌桂枝。
经来时身体痛疼,若有表证者,酌用前麻黄四物,桂枝四物等汤以发之。若无表证者,乃血脉壅阻也,宜用四物汤加羌活,桂枝以疏通经络,名羌桂四物汤。
当然,以赤芍易白芍破血瘀,以生地易熟地凉血热和与出现经前外感时经方结合的桂枝四物、麻黄四物、柴胡四物、承气四物(即玉烛散)以及无表证的羌桂四物汤这只是最基础的变化。对于月经先期各种虚、热、瘀、寒等表现,四物汤又衍生出各种加减变化:
原歌诀:
先期实热物芩连,虚热地骨皮饮丹,
血多胶艾热芩术,逐瘀桃红紫块粘,
血少浅淡虚不摄,当归补血归耆先。
虚甚参耆圣愈补,血滞姜芩丹附延,
逐瘀芎归佛手散,又名芎归效若仙。
即:
经水先期而至,属热而实者,用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清之,名芩连四物汤。属热而虚者,用四物汤加地骨皮,丹皮凉之,名地骨皮饮。
血多无热者,用四物汤加阿胶,艾叶止之,名胶艾四物汤。血多因热者,用四物汤加黄芩,白术和之,名芩术四物汤。若血多有块,色紫稠粘,乃内有瘀血,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破之,名桃红四物汤。
先期血少浅淡,乃气虚不能摄血也,用当归补血汤补之,其方即当归,黄耆也。若虚甚者,则当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耆补之,名圣愈汤。若血涩少,其色赤者,乃热盛滞血,用四物汤加姜黄,黄芩,丹皮,香附,延胡通之,名姜芩四物汤。
逐瘀须用佛手散,即四物汤去生地,白芍,又名芎归汤,逐瘀血其效如神也。
也就是说,除了一看就是四物汤的变化出来的几个治疗实热的芩连四物汤、治疗单纯血多的胶艾四物汤、治疗因热血多的芩术四物汤、治疗瘀血桃红四物汤、治疗血少的姜芩四物汤外,治疗血虚甚的圣愈汤和逐瘀用的芎归汤,都是四物汤变化而来的。其中胶艾四物汤还被吴谦用于治疗血多导致的崩漏。
并且,对于经水过期不至、并且“因血气凝滞胀痛者”的过期饮,也是“即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香附、莪术、肉桂、甘草、木香、木通也”,说白了还是四物汤的变化,只是加的药味明显增多而已。
类似这样药味更多的四物汤变化,还有:
经前吐血有热的,吴谦治以四物汤加大黄、黄芩、黄连,名为三黄四物汤;
治疗因胞脉闭塞、心气不得下通导致的月事不来的四物汤合凉膈散,名为三和汤;
治疗崩漏血多时,热盛用知柏四物汤、热不甚盛用荆芩四物汤,
治疗气血两虚的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即八珍汤、温养血气的双和饮(四物汤合黄芪建中汤去饴糖)……
虽然看似复杂多变,但其实在四物汤的运用上,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
★从辨寒热虚实的角度★
症状表现
病因病机
四物汤加减运用法
闭经
胃热
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泻胃热,调血脉
月经量多
崩漏
血量多而无热证
四物汤加阿胶、艾叶以养血止血
因于热
四物汤加黄芩、白术以清热养血
热偏重
知柏四物汤来清热止血
热偏轻
荆芩四物汤来和解止血
月经先期
月经量少
经行吐衄
实热迫血
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清热和血
阴血不足,虚热内扰
四物汤加地骨皮、丹皮以凉血和血
内热迫血妄行而吐衄
四物汤加黄连、黄芩、大黄以泻热止血
★从攻补时期的角度★
症状表现
病因病机
四物汤加减运用法
月经量多、有血块,颜色紫、稠粘
血室开而不畅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破血
失血过多为崩漏
急则治其标
胶艾四物汤以补血止血
漏血不多,来而不畅为经漏
缓则治其本
四物汤加香附、桃仁、红花来行血止血
★从证之虚实的角度★
症状表现
病因病机
四物汤加减运用法
月经超前而量少,颜色浅淡
气血皆不足而体虚
四物汤加人参、黄芪以气血双补
经血量少而色赤
血虚气涩,滞而不畅
四物汤加姜黄、黄芩、丹皮、香附、延胡索清热通经以和血
月经过期,腹部胀痛
气血凝滞不通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香附、莪术、肉桂、甘草、木香、木通(即过期饮)以理气活血逐瘀调经
经行发热兼有表症
血虚外感
桂枝四物汤、麻黄四物汤
经后发热
气血两虚
四物汤加黄芪、地骨皮以补血凉血
经行身痛兼表症
血虚外感
麻黄四物汤、桂枝四物汤
身体疼痛无表症
血脉壅阻
四物汤加羌活、桂枝以疏通经络
实际临床上,四物汤的具体加减也不局限于此,但无论如何加减,依然不离调理气血的根本,只要把握标本兼顾、表里同治,明辨寒热虚实,注重时期,灵活运用四物汤加减变化,的确可以将四物汤用成临床各种月经病,乃至更多疾病的“圣药”。
调经补血千年古方-四物汤
方剂学-四物汤
女人养生暖当先(点击上面图片浏览详情)
往期热门文章(点击下面标题浏览详情)1郝万山讲《伤寒论》2中医药学的真谛-针灸学3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新视频讲座)4千古安神名方,甘麦大枣汤的神奇疗效!5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三大根源!6九种体质辨识与调理(太全了,值得收藏!)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