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及融合,越来越多经手术切除及放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在积极寻求中医药的治疗。盛行于我国古代上流社会的膏方是我国中医药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其能够在改善患者体质、补益虚羸、祛除疾病等方面发挥独特功用,所以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具有着重要意义。
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规律
1.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治疗肿瘤并非简单的药物堆砌,同样需辨证论治,随法立方,依君臣佐使遣药。所以实际运用中必须按照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辨明机体气血阴阳之盛衰,明确补益及祛邪之方向,才能匡复正气,祛邪外出。但是因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其独有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综合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所以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要同时考虑西医辨病,明确肿瘤性质和中医在肿瘤治疗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才能最终达到疗效。2.从“虚”论治的同时,需辅以抗癌解毒之品
膏方虽归属于补益之品,但实际运用中却非一补法而已,“正虚癌毒内聚”是肿瘤发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所以“扶正之中需要适时攻邪,随证治之”。虽然扶正是肿瘤治疗的根本,能够改善患者体质,补充气血而祛邪外出,但是祛除癌毒才是肿瘤治疗的最终目的,所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3.四季皆可进补,但需遵循四季变换规律
虽然肿瘤的发病并无严格的季节特性,但因肿瘤患者正气亏虚,所以不必拘泥于以冬季进补为佳,只要辨证得体,四季皆可进补。只是临证时同样需遵照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根据疾病的特性,在扶正抗癌解毒的基础上,依据时节,春时佐以祛风之品,夏时注意清热利湿,秋予润燥之品,冬予温阳之药,则可使进补得体,以达目的。4.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灵活选药组方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很多中药都具有抗肿瘤作用,所以治疗时必须对症、对病选择合理的抗癌药,例如扶正之时,气虚时有人参、黄芪、茯苓、白术;血虚当补熟地、当归、白芍;阴虚可用女贞子、旱莲草、天麦冬;阳虚可选杜仲、巴戟天等。祛邪之时:清热解毒有山豆根、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活血化瘀有土鳖虫、蜈蚣、全蝎、斑蝥等;软坚散结时有山慈菇、夏枯草、海藻、昆布;化痰时有浙贝、半夏、南星、皂角刺等。而针对在辨病时:肺癌:猫爪草、山慈菇、鱼腥草、浙贝;乳腺癌:蒲公英、穿山甲、漏芦;食管癌:石见穿、威灵仙、壁虎;胃癌:藤梨根、龙葵;肝癌:土鳖虫、垂盆草、山慈菇;结直肠癌:薏苡仁、乌梅、山慈菇、鬼箭羽、苦参等。
膏方治疗恶性肿瘤的适应人群
1.术后体质虚弱患者
因手术耗伤气血,术后肿瘤患者多表现为气血亏虚等症候,所以膏方不仅能够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同时还能顾及“余毒未尽”,达到恢复患者体质,清除体内剩余癌毒的目的。2.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者
恶性肿瘤患者除了手术治疗外,化疗和放疗也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放化疗却可导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给肿瘤患者在承受治疗的同时带来痛苦;而且很多病人因身体素质较差而导致不能耐受放化疗,丧失治疗的机会。但是中医膏方的扶正祛邪之功效,不仅能减轻放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放化疗;而且能调理患者身体素质,使其具备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机会;并且还能协同放化疗充分发挥抗癌作用。3.病情稳定为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者
对于早期的肿瘤病人,手术选择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因术后多数病人不需要进行放化疗等西医后续辅助治疗,患者往往恐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或者某些运用中医行综合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不需短时间进行调理方药的患者。膏方往往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长时间服用,不良反应较小,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最重要的是可以最方便、较廉价的手段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