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因为忧伤过度病了,不断吐血。贾府请了王太医来给黛玉诊治。紫鹃向帐中扶出黛玉的一只手来,搁在迎手上,又把镯子连袖子轻轻的撸起,不叫压住了脉息。那王大夫诊了好一会儿,又换了只手也诊了,便同贾琏出来,到外间屋里坐下,说道:“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说着,紫鹃也出来,站在里间门口。接下来,太医就要说病因和治疗的方法了。
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黄帝素问》:“待切脉而知病。寸口六脉,三阴三阳,皆随春秋冬夏观其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弦脉,即像弦一般“紧绷”的脉象。
不用紫鹃介绍黛玉病情,那王大夫便向紫鹃道:“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心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不知是否?”由此可见,太医为黛玉把的脉很准。
紫鹃点点头儿,向贾琏道:“说的很是。”王太医道:“既这样,就是了。”说毕,就起身同贾琏往外书房去开方子。小厮们早已预备下一张梅红单帖,王太医吃了茶,因提笔先写道: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该吐。理宜疏肝保肺,涵养心脾。虽有补剂,未可骤施。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先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又将七味药与引子写了。
贾琏拿来看时,问道:“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大夫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nu(鼻出血)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所以《内经》说:‘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柴胡用鳖血拌炒,正是‘假周勃以安刘’的法子。”
“六脉弦迟……肺金定受其殃。”一段指明黛玉病机: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这里的气指脾气,脾虚而致运化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凝聚成痰;肝郁化火,上灼肺金,导致肺络出血,肺失肃降而致气机上逆,血随上逆之气上涌,咳吐而出,故见咳血。
“素由积郁”“关脉独洪”意味着黛玉之病,起于肝(肝郁)且重在肝,肝(五行属木)旺而克脾(五行属土),故见“饮食无味”,这说明黛玉之病,邪重。
“心气已衰”结合前面的“饮食无味”,说明黛玉之体,正虚(这里主要反映心脾二脏之虚)。邪重而正虚,自然棘手。
“理宜疏肝保肺……复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讲治法。我们已经知道了黛玉之病始自肝郁,进而引发脾肺心之病,故治疗当从肝入手,同时兼顾肺心脾三脏。
“虽有补剂,未可骤施”是说虽然黛玉身体大虚,但不可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进补,就比如感冒之类的小病初愈后,我们会强调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所以“拟黑逍遥以开其先”,黑逍遥即逍遥散加生地,这里加生地主要在于加强养阴的力量,先从和解肝脾入手,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了自然可以吸收水谷精微以补充气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了气机运行就会顺畅,整个身体的状况就是进入良性循环。之后考虑以“归肺固金”的思路,可考虑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之甘草汤等,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先后有序,调度得当。
考虑到黛玉有明显的阴虚之相,方中的柴胡用憋血炒,“柴胡得鳖血拌炒则无劫阴之虞”,鳖血属阴,用以制约柴胡升散干燥之性,今天我们可用醋代替鳖血。“假周勃以安刘”,意即鳖血制约柴胡,如周勃制约吕氏以安刘汉之社稷,使其安全地发作我们期望的功效。细节周到,比喻恰当。
纵观黛玉之病情,其所患之病应当是类似肺结核的肺痿,受当时时代背景之限制,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当然,林黛玉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只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描写。然而《红楼梦》写黛玉的病,经得起推敲,甚至可以给后世以专业角度的借鉴,作者实在匠心独具。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大概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小说中未提及黛玉服药后身体的恢复状况,但是从王太医诊病时对黛玉病情的推断与紫鹃的肯定回答可充分说明,在黛玉一生中,很长时期都是靠中医药在维系和延续她的生命。
附:《红楼梦》中与林黛玉有关的中药方简介
一、人参养荣丸
1.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五味子、远志、陈皮、桂皮、生姜、大枣。3、药效: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桂皮:具有温中健胃、暖腰膝的作用。生姜: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的作用。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4、方解: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补气,相当于四君子汤加黄芪。白术、茯苓健脾。②当归、地黄、芍药,补血,相当于去川芎的四物汤。川芎有活血的作用,去掉川芎是为了增强补血而减少活血。③五味子,敛肺止咳,在此与人参、黄芪相配,补肺气。④远志,安神益智,治心血虚。⑤陈皮,健脾理肺气。⑥桂皮,温中补阳。⑦生姜,温中。⑧大枣,补脾和胃。人参、当归是君药,担当补益气血的重任,也是整个方中的灵魂核心。白术、地黄是臣药,辅助君药发挥作用。茯苓、黄芪、芍药等属于佐药,配合君药、臣药发挥作用。生姜、大枣是使药,起调和作用。以上诸药共同发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二、香薷饮
1、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3、药效:香薷: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作用。厚朴: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作用。4、方解:香薷辛温香散,既能发越阳气,散皮肤的表邪,又能除中焦的寒湿。白扁豆能消解脾胃之暑湿,降浊升清。厚朴苦温,除湿散满。三药相配,可外解表寒,内化暑湿。
三、黑逍遥散。
1、来源:清·《医略六书》。2、组成: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熟地。3、药效: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薄荷: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作用。生姜: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的作用。熟地: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4、方解:柴胡疏肝解郁是主药,当归、白芍、熟地养血调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肝气调畅,脾土健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