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用柴胡+陈皮治好患者5年的胃疼,患者却说:“就是有你这种大夫,中医才会一直走下坡路。”
“十胃九病”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工作节奏的加快,胃疼的人群也是直线上升,但现在很多医生的治疗水平却是直线下降。
现在很多医生都没有老一辈中医人那种除尽天下病痛的精神了,取而代之的是谋一份好工作,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医生本就是为医治病人、解天下病痛而生,眼里不应该只看得见名和利,在功名利禄中丧失自我。其实医生的生活能有保障是件好事,可这要是建立在坑骗患者的基础上,让患者为自己买单的话,就不对味儿了。
我之前就遇见过这样一个患者,受胃疼的困扰已经有5、6年了,实打实的老胃病,这些年没少吃药,可病依旧是反反复复。
患者经常胃疼,发作起来的时候脸色发白没有光泽,心里慌张,心跳很快,嘴唇的颜色会变成紫红色,更严重的时候手脚还会麻木,不能自由活动。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边尖红,苔淡黄,脉弦细。除上述问题外还有吐酸水、大便不成形等问题。
辨证后开方:柴胡、白芍、陈皮、黄连、天麻。
患者看完方子,失望地说道:“你开的这些药别的医生也都给我用过,而且你这药也太少了,你要没别的办法的话,我就先走了。”
我说:细究起来是不一样的,你放心吃吧,治不好我不收你钱。
结果呢?
患者用药3剂后,胃疼的情况就有明显好转。知道诸药切中病机,药不更方再用10剂后,干呕与手脚麻木情况消失,不吐酸水,胃部情况基本恢复。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反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中医讲肝属木,脾胃属土,木疏土是它们之间正常的关系。
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同样肝主疏泄也是人体气机调畅的关键所在。脾胃的升降运化,需要肝的疏泄正常。若经常生气或者是情绪郁闷,肝气失于疏泄,就会影响脾胃升降运化,从而形成肝胃不和。
患者舌红、苔黄主热象,脉弦主气滞。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就会泛酸、呕吐,胃气不降就会干呕,脾虚大便就会不成形,气机郁滞不通就会胃痛。
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疏肝解郁,调肝和胃。
方中柴胡是疏肝药中的尖子生,辛行苦泄,擅长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还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白芍养血敛阴、缓和肝气,为柴胡提供后方支持。
黄连大苦大寒,为心火、胃火送来一场及时雨。
再用辛行温通的陈皮,既能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升降有序,起到和胃止呕的作用,又能温中散寒,解一解黄连的寒气。
最后用天麻平肝息风,拿下患者手脚麻木这一难题。
后来患者对我说:“就是有你这种大夫,中医才会一直走下坡路。”
我一愣,问他:“你说这话我就听不明白了,这病都治好了,你怎么还不满意?”
他说:“不是不满意,只是替你们觉得不值当,之前看病动不动就要好几千块,还不一定有效果。可是人人要是都像你这样一分钱不多收,现在是高兴了,但将来肯定没人愿意来干这个苦营生。
那你可不就是让中医走上下坡路的罪魁祸首吗?”
我一时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在我看来医术可以是谋生手段,但绝对不能是敛财的工具,更不能把患者当作“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