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以吃的方式打开二十四节气秋上
TUhjnbcbe - 2024/10/27 15:50:00

夏去秋来,炎热的暑气在慢慢消散,经过一夏的生长,作物在秋天迎来丰收。一年中最好吃的季节要来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大雪雪冬小大寒

立秋——啃秋瓜吃秋桃

公历8月7、8、9日,立秋交节期。此时虽然阳气渐收,但依旧是高温天气。除大暑、小暑外,立秋是第三热的节气,咱们还并有出“三伏”,等到处暑过完,才算出伏,气温才会降下去。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苦夏还在继续,食欲在高温的影响下还没有完全恢复。小辈们身体消瘦了,长辈肯定心疼不得不行。所以有些地方,立秋一到,“贴秋膘”就提上了日程。不过在南方暑气还未消散,秋膘暂时按下不贴,啃啃秋瓜先。

《首都志》(民国时期出版)中提到:“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现在,人们多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有迎接秋天的到来,也有防秋燥的意思。

在江浙一带,立秋还会吃桃子。桃子香甜多汁,大人小孩来一个清凉又解渴。据说还要把吃剩的桃核保存起来,在除夕的时候扔进火炉烧掉。这样可以去除病消灾,好运常来。

处暑——吃鸭鱼鲜

公历的8月22日左右,对应农历的七月十九日左右,是处暑交节的时候,也是“三暑”最后一个“末暑”。这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到了尾声,距离秋季的凉爽又近了一些。

处暑时节,山林里的瓜果、田间的农作物开始进入成熟期,有些可以采摘了。水禽经过半年的生长,也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在江浙一带沿海,8月下旬休渔期结束,一年一度的开渔节就开始了。开渔节捕捞上来当年的海鲜,也成了处暑餐桌上的美味。

处暑前几日,正好是中元节,人们也成它为“七月半”,有些地方开始了迎秋、祭祖的仪式。俗语云:“七月半鸭,八月半芋”,七月半的鸭子最为肥美,此时是吃鸭进补的好时候。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白露——吃番薯,十样白

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它的到来,我们对秋天才有了一点真实的感觉。早晚温差变大,白天高温,晚上有了凉意。清晨的草坪上,草尖之上也有点点露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出现,天气开始转寒。

白露时节,南北各地迎来大忙,正是秋收最热火朝天的时候。丰收了,吃的东西也就多了。春天喝谷雨茶,夏天饮凉茶,秋天就喝白露茶。白露时节采茶制的茶叶,味甘香醇与秋意正浓的晚上顶配。

在湖南以及江浙一带,人们用当季采收的糯米、高粱酿成米酒。大人们喝米酒,剩余的酒糟用来煮糯米丸子或者是鸡蛋,放一点白糖、撒上枸杞,就是两道深受小孩子喜欢的甜品。

白露还有地方吃番薯,吃龙眼的习俗,吃番薯健脾开胃,吃龙眼则是补脾益气。

而在浙江温州一带,白露要吃乌骨鸡。并且要用10种(一说3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白术、白茯苓、白芍等)来煨,称“十样白”(三样白)。

白露之后便是秋分,秋分也要吃跟糯米有关的一种食物,大家猜猜是什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吃的方式打开二十四节气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