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王世友。
开学后,孩子们重返校园,家长的担子轻了许多,但孩子们的心弦却愈发紧绷。
现在的孩子们,大家一定感同身受,他们的生存环境着实让人担忧。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每个孩子放学后和周末都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回到家,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得应付一大堆额外的辅导班作业和家庭作业。即便偶尔下楼透透气,也很难找到可以一起玩的伙伴。
在学校里,更像是身处囚笼,课间也无法真正放松,很多时候甚至连上厕所都需要打报告。结果,许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游戏都不会,几个孩子聚在一起也不知道怎么玩。即使有放松的时间,也难以从游戏和友谊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年级越高,这种情况越加严重。
这种环境导致了许多孩子出现了肝气不舒和肝郁化火的问题。一方面,肝木克脾土;另一方面,过度的学习和思虑过重,也会导致脾虚。这些因素是造成孩子脾虚的主要原因。而脾虚又会使肝木的疏泄更加旺盛,进一步攻击脾胃,加剧了脾胃的虚弱,进而使肝的疏泄功能变得更加异常。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导致孩子的身心能量整体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孩子面临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绪障碍等问题的原因。即使没有这些明显的病症,许多孩子也容易情绪低落、时常想要躺平,甚至有啃手指、咬指甲等隐性表现。尽管许多家长不断努力补脾健脾,但效果却常常不如预期,这与以上问题息息相关。
面对这些由肝脾不和引发的困扰,到底该如何做呢?
简单说个案例,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多动症,门诊医案》
一个8岁的孩子,家长代述,孩子这一年来,上课越来越分心,班导多次打电话告知家长,说孩子在学校不认真学习,上课小动作太多(如摇晃身体、玩弄文具),影响课堂纪律。
孩子在家也不安分,坐不住,写作业拖沓,同班一样的作业,别人一小时就能写完,他能拖到三个小时以上,以前是个很乖的孩子,现在动不动就对着我们发脾气,出门要是有点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详细了解后得知,孩子近年学习压力倍增,晚上经常需熬夜完成作业。
初诊见孩子脸色稍微有点发黄,说话声音比较高,时不时还叹气。
刻诊:学习时感到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不振,时有腹胀,睡眠不佳,梦多易醒。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根据症状及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脾不和,肝郁化火”型多动症。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横逆犯脾,导致脾虚失运,生化无源,进而影响心神,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症状。加之学习压力大,思虑过度,进一步耗伤脾气,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的关键在于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同时补益心脾,安神定志。
白芍《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后下),黄芪,麦冬,浮小麦,大枣,酸枣仁,远志,龙骨(先煎),牡蛎(先煎)。
嘱咐家长,孩子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之品。可以多给孩子食用具有疏肝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菊花、枸杞、山药等。
经过一个月的中药调理,家长反映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改善,上课小动作减少,情绪也更加稳定。孩子的胃口和睡眠质量提升,学习态度变得积极,成绩也有所提高。继续巩固治疗并保持随访。
经过一年的持续跟进,孩子的情况基本恢复。
这其中道理如何呢?
《妙方正解》
针对孩子的病机“肝脾不和,肝郁化火”,我采用了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调理方案。
柴胡是主药,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调畅肝气郁结,恢复肝的疏泄功能,调和肝脾关系。
白芍和柴胡相配,一散一收,既能调节肝气,又能养血柔肝。尤其对孩子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当归,补血活血,和白芍一起增强养血柔肝的力量,还能滋养心血,改善心神不安的状况。
白术、茯苓、甘草,这三味药组成“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为主,帮助脾胃功能恢复,促进气血生成,从而改善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能量不足。
薄荷(后下)轻扬升散,既疏散肝郁,又有提神醒脑、清利头目的作用,帮助孩子恢复精神状态。
黄芪,补气升阳,和四君子汤搭配,进一步提升健脾益气的效果,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麦冬、浮小麦、大枣,三者合用具有养心安神、除烦止汗的功效,改善孩子的睡眠问题,帮助他睡得更安稳。
酸枣仁、远志,一方面安神养心,另一方面还能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对于多动症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龙骨、牡蛎(先煎),重镇安神,能够平肝潜阳、镇静心神,显著缓解孩子烦躁易怒、多动不安的情况。
旨在调和肝脾,缓解肝郁化火,改善多动症的症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