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化姓),男,53岁,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障碍,胸闷不适,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的根源,在于脑血管病变。中医则认为,主要是气虚血瘀导致的。因为气虚血瘀,痰浊瘀血流窜经络,故见半身不遂,舌歪语蹇。气主动,主煦之,气虚则肢体软弱、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气主化津,又主摄津,气虚不能摄津,则心悸自汗。
针对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清代有一位名医,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开创了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的益气活血方法,诞生了一个治疗半身不遂的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
今天,我也把这个方子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的五角星收藏起来。
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作用。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周流全身;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
当归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体现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理念。
补阳还五汤中的中药种类多为益气活血药物,是中国传统经典方剂之一。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在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均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并且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中风,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贯穿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显示出了此方对治疗中风病有肯定的疗效。
此方剂可以随症加减,兼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症见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舌红、苔黄,脉弦大有力,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可去黄芪加天麻、钩藤、牛膝、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夏枯草、麦冬、黄芩、甘草;
痰湿血瘀者,见于素体痰湿内蕴,突然发病,而舌瘫、半身不遂,头晕目眩,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石菖蒲、茯苓、陈皮、川牛膝、生山楂、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
若是言语不清,加远志、郁金、石菖蒲、天竺黄。
同时在服用此方期间,注意饮食及锻炼,建议每餐营养均衡,少吃为宜,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吃辛辣刺激油腻食品,多喝水,闲暇时间适当散步等。
如果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或者以下的症状表现,可以点我名称,进主页私信我,让我这个专业的医生来给你辩证解答:
1.一过性头晕、头痛,一过性黑蒙,突然一下子看不到东西,数秒之后或数分钟之后又恢复正常、语言和精神改变。
2.一侧肢体麻木没力,抓住的东西突然掉到地上或者走路走不了或者嘴歪了。
3.出现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烦躁不安。
4.记忆力减退,执行能力下降,理解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