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再跟你聊聊,由于肝经淤堵,导致的睡眠障碍问题。
这个事儿,其实很普遍。
之前有一位25岁的女大学生,她什么毛病呢?就是失眠,最近这一个月加重。主要表现,就是晚上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却总会醒来。
而且一旦醒来,就再难入睡。掐一掐算一算,一天的有效睡眠,也就是一两个小时。
晚上睡不好,白天就特别难受。脑袋两侧掣痛,耳朵里头还有隐痛感,心急心烦,不爱吃饭,胃胀嗳气。
更糟糕的是,她还有尿频,尿急,尿痛之感,实在是太难受了。
怎么办?患者最后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红,苔黄腻,脉象弦。于是,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组成:龙胆草,山栀,木通,车前子,柴胡,川芎,香附,当归,生地,白芍,珍珠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头痛和心烦大大减轻,小便不再灼痛。
接下来,改方为当归,白芍,柴胡,香附,丹参,山栀,淮小麦,甘草,酸枣仁,龙骨,牡蛎,川芎,木通,大枣。
这一回,患者服用以后,睡眠质量大大好转,每天晚上能睡5到6小时。
接下来,方子再用半个月,患者诸症悉平。
现在,我想带你分析一下这里的奥秘。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肝。
中医讲,肝藏魂。肝木生心火,心又藏神。所以,肝和睡眠之间的关系,特别普遍。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肝气失常、不能藏魂,患者极易出现失眠。那么,医案里这个患者,她的肝怎么了?一句话,肝经湿热。你看,此人舌红,苔黄腻,此乃典型的湿热舌象。
脉弦,提示肝气失和。肝胆互为表里,经气相同。肝胆经,走头侧和耳部。湿热之邪循肝胆经上扰,所以患者头两侧掣痛、耳中隐痛。
肝经,循少腹环阴器。肝经湿热循经下注,患者就小便灼痛。肝气失和,脾土受损,所以患者纳呆、食欲不振,嗳气。
肝,主情志。如今,湿热之邪淤阻肝经,情志必然失常,所以患者就容易心烦、烦躁、郁怒。总之,这个患者之所以出现早醒等睡眠障碍,原因就在于肝经湿热、淤阻。
怎么办?清肝经湿热。一诊时开的方子。这里头,显然有龙胆泻肝汤的影子。龙胆草、山栀,用于清肝经湿热。木通、车前子,用于利水利尿,使得湿热随小便而去。为了防止苦寒利湿之品伤阴,所以用生地养阴。
苦寒之品,可以清热燥湿,但是难免令肝气郁遏。怎么办?用柴胡、香附、白芍、当归和川芎来养肝血、疏肝气。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患者用了以后,肝经湿热之象明显减轻,第一步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时候,转而以疏肝柔肝和养心安神为主。
所以在二诊的方子里,就少了龙胆草,增加了宁心的丹参、安神的甘麦大枣汤,以及龙骨牡蛎等敛摄心神之品。
当然,主基调,还是调肝养肝。可以说,这张医案虽然不大,但是非常清晰、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中医之法,应对肝经湿热所致的睡眠障碍。
前后两个步骤,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肝经湿热、肝火偏亢导致的睡眠障碍,比较多见。患者表现,或早醒,或多梦,或干脆难以入睡。
有的人,舌边红,有溃疡。有的人,头侧疼痛,烦躁易怒,耳根隐痛。还有的人,胸腹胀满,憋得难受,甚至胁肋疼痛、小便黄、大便干。
这些时候,我们应该主动想到,自己是不是肝出了问题。
利用调肝养肝之法,往往会见到疗效。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感谢你的阅读,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