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食管癌中医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治疗
TUhjnbcbe - 2024/8/30 17:10: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患者龙先生,59岁。患者是食管癌患者,医院手术过了,也化疗了。手术虽然成功,但仍然吞咽不利,呕吐痰涎,患者无奈,最后寻求中医诊治。

当时初见患者时发现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下肢轻度水肿。给患者把脉,发现脉虚弱。看患者舌苔,发现舌质淡,苔白腻,又经问诊得知患者吞咽不利,食入呕吐,形寒肢冷,呕吐痰涎,气短乏力等病症。综合以上病症来看,患者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辨为寒,再根据气短乏力、脉虚弱辨为气虚,因呕吐痰涎、下肢水肿辨为痰阻,以此辨为阳虚痰阻证。

病因找出来之后,方药也就好用了,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药方:桂枝、炙甘草、白术、红参、干姜、丁香、柿楴、生姜、姜半夏、陈皮、茯苓、香豉等。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以丁香柿蒂汤降泄浊逆,加半夏、陈皮,醒脾理气,燥湿化痰,茯苓渗利湿浊,香豉宣利胸膈,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说自觉吞咽好转,呕吐痰涎减轻,于是又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入猪苓车前草等加强利水消肿之功,又七付,患者服完下肢水肿,形寒怕冷除。后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六十几付,病情趋于稳定。

桂枝人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表里之功效。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症见表里不解者。

桂枝12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

桂枝味辛、甘,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平冲降逆、补中益气、坚筋骨、通关节、利血脉等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安精神、定魂魄、益气生血、和利血脉、削坚除积等作用。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燥湿、温补中气、化湿消肿、生化气血、调和营卫、消痰行滞等作用。

干姜味辛,性热;具有温肺化饮、温心助阳、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阳止血、逐寒止痛等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生则泻火、解毒消肿,炙则温中、益气助阳、益心和脉、益肺止咳、益脾和胃、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等作用。

方中这5味药分别有诸多不同的治疗作用,若仅用某一味药,因其作用的多向性及复杂性,治疗胃寒证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病的最大优势与特色就是通过组方配伍用药,即通过方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使方药各自的多向性具有聚合性,其各自的复杂性具有针对性,这是中医治病组方用药之奥妙,也是桂枝人参汤治疗胃寒证取得最佳疗效之巧妙。

方中味甘药有3味,中医认为味甘具有滋补及缓急作用,人参、白术、甘草之甘具有补益脾胃等功效,人参、甘草又偏于生津,白术偏于燥湿,既有相互协同作用又有相互制约作用。辛温药有2味,干姜又偏于温阳散寒,桂枝又偏于温通解肌,相互配伍后则能起到温暖脾胃、通经止痛作用。另外,方中用益气药配伍温阳药,可治疗气虚生寒;益气生津药配伍益气燥湿药,使补益药不助湿;益气药配伍通经药,以治经气不通;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补气为主。

桂枝人参汤中桂枝、干姜,既是治疗胃寒证的最佳用药,又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饮食调料用品;人参是重要补品药之一,白术是健脾益气的第一要品。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足以说明健脾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甘草既是益气缓急之要药,又是解百药之毒的首选用药。因此,桂枝人参汤既是保健用品又是治病良方。

临床中运用桂枝人参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症状表现有胃痛、胃胀、胃满、胃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脘腹水声,脘腹拘急。

运用桂枝人参汤治疗慢性胃炎的辨证要点是手足不温,全身怕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若腹痛者,加大桂枝用量,再加白芍,以通经缓急止痛;若手足厥冷者,加大干姜用量,再加附子,以温阳散寒;若大便溏泻者,加大白术用量,再加山药、茯苓,以健脾止泻;若不思饮食者,加砂仁、山楂,以醒脾和胃消食;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管癌中医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