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病,相当于西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其发病率为10%~25%。现代医学尚未明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认为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口疮病临床以唇、舌、颊、口底黏膜等部位的发生圆形或椭圆形溃疡为主症,且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多有自限性,多在1-2周内自愈,愈后多不留瘢痕,溃疡进展达顶峰时,有剧烈的自发性烧灼样疼痛,遇刺激加重,影响患者说话与进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临床上多以局部用药联合全身用药为主,局部用药包括漱口液、外用散剂、溃疡贴、外用凝胶等,对于反复频发的重型口腔溃疡,常联合使用全身用药,包括糖皮质激素或沙利度胺、白芍总苷等免疫调节剂,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症状易反复,患者依从性不高。
口疮病在祖国医学中又可称为“口糜”、“口疳”,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古代各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薛雪在《口齿类要口疮》中论及“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治之”。《圣济总论》中提出肾阴虚和阳虚皆可导致口疮的观点,治疗上推崇辨证施治,以内外合治的方法调和全身气血阴阳。
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疮病”中医临床特色优势品牌简介
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高度重视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中医药特色明显,尤其是顾氏喉科。
十九世纪中叶,顾兰荪先生创办了“浦东大竹园顾氏喉科”,临床以诊治口疮、喉痈、牙疳等疾病为擅长,自创了多种喉吹药,临床疗效显著,包括冰麝散、加味珠黄散、碧雪散、如意散、红雪散、金锁匙、生肌散等,分别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口腔咽喉疾病。
顾氏提出在治疗口疮病时,须规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惯性思维,临证注重整体辨证,细察舌脉,鉴别“实火”和“虚火”,切勿“见疮清热”。顾氏强调“重视脾肾、顾护阳气”的学术观点,临证用药时,往往以中焦脾胃为核心,注重芪、术、参健脾益气之品的使用。同时,顾氏在治疗时还注重口疮的局部辨证,根据局部粘膜不同情况而选方用药,再配合碧雪散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顾氏后世传承人非常重视喉吹药组方和制作技艺的保护工作,将其中6种代表性的喉吹药申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又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创立了“改良版碧雪散”,于年获得了新一项国家发明专利。顾氏喉科的喉吹药制作技艺先后列入了浦东新区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中。
顾氏喉科共有七代传承人,大多在该中心就职。在顾氏喉科工作室的不断努力下,以“口疮病”为主攻方向,完成了浦东新区社区中医优势专病建设、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特色项目建设,目前又纳入了上海市中医优势专病培育项目、浦东新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旨在将“口疮病”的诊疗路径和临床特色打造成为上海市乃至华东地区的优势病种。
口疮病专病门诊
时间: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00~11:00
下午13: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