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监理: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任何一项能经得起时间与历史检验的工程,都离不开所有建设者齐心协力的努力与奉献。这其中,工程监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日前在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全市监理人员流动现场观摩会上看到的,却是让人遗憾的一幕:通过路断面抽样破碎检测检查,发现我市尤其是开发区部分路面存在观感质量差,局部路面破碎,表面平整度差,有脱落、掉渣、烂边,路面局部下沉、起伏、开裂等现象。 行业人士痛心而尖锐地指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在责任心、职业道德与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有的监理单位贪大求多,大揽业务造成人员不够,居然聘请只有小学文化、根本不具备资质的闲散人员参与监理,不但图纸看不懂,连起码的合约文本都不知道,造成承包商片面追求暴利,略施小恩小惠,监理形同虚设,做做形式、走走过场;有的监理人员虽然受过较为专业的培训,持证上岗,也有较丰富的一线监理实践与经验,但受利益驱逐,其职业道德滑坡,敬业精神很弱,泯灭良知,放任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为日后工程质量埋下巨大隐患。这样,受损的是公家的利益、老百姓的利益。造成投资成本较高,而质量却难以保证,出现所谓的“豆腐渣”。 召集所有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上路“补课”,现身说法,为的正是能让大家心里都能震那么一下,受到启发、教育与警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我市监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促使监理企业更规范有序,更科学高效合理?是摆在行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建筑企业77家,成规模有影响的监理公司有9家,主要包括正大、方正、永安、永固和安南等。 针对部分因监理人员引发的质量安全事故,我市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表示,将要求受处分的监理公司写出深刻检查及整改措施,对监理人员进行严格清查。今后,将严格准入门槛,所有监理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办理施工许可证前查验监理证书。同时,还将出台《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监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了解到,该办法在资质管理方面要求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业务范围和职能权限开展活动,严格履行监理合同,严格转让监理业务;在执证上岗管理方面要求全市工程监理从业人员实施执证上岗制度,实行监理工作人员的动态管理,确定了包括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和见证员在内的各级监理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同时,在监理取费标准及管理、监理行为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及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而具体的约束与规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注意到,在不良行为记录管理上,即将出台的《办法》有很多具化的“警戒红线”,共17大点:如未按经施工图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及未按经施工图审查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实施监理的,责令改正,并计监理人员不良行为一次;监理人员签证时与施工单位串通,恶意增加工程投资的,责令改正,追究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分别记不良行为一次,对情节严重者,追究经济责任,特别严重的交由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一年度内监理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达3次,列入不诚信名单,市内监理单位停止承揽工程一年,市外监理单位清理出新余监理市场;一年度内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达3次,列入不诚信名单,停止一年在建筑市场从业资格。 为从根本上扼制监理导致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与事故,我们的制度与法规,可谓从源头上起到了约束与管理作用。但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或执行走了样,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我们期待并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能加强行业监理,相关监理单位更应该加强自律,遵守行业游戏规则,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加强监理,确保每一项监理工程皆是优质工程、社会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