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辨证之血虚症杏林小酌
TUhjnbcbe - 2024/5/14 17:32:00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我们今天谈一谈血虚症,血虚症又称血亏证,其实质是营血不足,出现虚弱,与现代西医病名“贫血”有一定相似。

百度词条对血虚证的解释不全。总结一下定义:是血液亏虚,脏腑组织失养,所表现的全身虚弱性症候。

主要症状是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血虚证可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舌质淡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营血不足+虚弱。本证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营血不足),以及全身虚弱(虚弱)症状为特征。

病因:血虚症的病因,一是从生成来说,来源不足,脾胃虚弱,生化乏源;第二,失血、耗血过多,各种因素导致失血、耗血,包括急慢性失血疾病,也包括思虑过度,阴血暗耗;第三,其他累及,比如肾精不足,精不化血。

病机,血主濡之,若血液充足,则肌肤面色红润。若血液亏虚,肌肤失养,故肌肤、面色、口唇、爪甲、舌质淡暗无华。血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头晕目眩;神舍血,血虚则心神失养而心悸失眠。经络肌肤失养,则手足麻木。女子以血为用,血充则月经按期而至,若血液不足,精血乏源,则月经量少、色淡,经期迁延甚至闭经,脉细无力为血液亏虚、血脉失充之象。

类证鉴别:血属于阴的范畴,血虚症和阴虚证的临床症状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脉细,头晕目眩,失眠等,但阴虚症有明显的热象,如颧红、舌红、心烦、口干、脉数等,而血虚证无热象,以面色、口唇、眼睑、爪甲、舌质淡白为特征。

关于五脏的血虚证,以后会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多做解释。

血虚证的治法是补血调血。常用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等补血药为主组成,因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故常配伍补气之人参、黄芪等,以益气生血。血虚易致血滞,故又长于活血化瘀之川芎、红花等相伍,以去瘀生新。补血药,多阴柔滋腻,易碍胃气,故常配伍少许醒脾理气和胃之品,以防滋腻滞气。

代表方一是四物汤,组成: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方歌: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本方是补血调血的基础方。

二是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黄芪。方歌: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本方是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

这里单独说一下血虚发热,《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口渴的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中医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辨证之血虚症杏林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