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分水明代三世名医吴嘉言四
TUhjnbcbe - 2023/11/2 23:01:00

《青年》

三世名医吴嘉言牌坊(分水镇)

青年时期,吴嘉言和他的兄弟吴嘉训两人都跟父亲学医,两人在当地都已经小有名气了。他们两人的成才之路,成功之路,以及成名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和他们从医书中吸取知识,翻阅大量书籍,从前人的经验当中吸取精华,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许多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走上了人生巅峰。

桐君百草园的“蜂斗菜”

在少年时期,吴嘉言和吴嘉训两兄弟已经跟父亲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了余种中草药,还学会了看一般疾病的治疗方法。这只是人生刚刚起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一半。

有一天父亲对两个儿子说:“认识草药还是学中医的第一步,第二步你们两个人必须学习《药性赋》,只有熟读熟记《药性赋》,你们才算真正认识中草药了,以后才能熟练运用。”家中只有一本《药性赋》,吴嘉言和吴嘉训两人各抄了一遍,两人各抄了一本,然后装订成册。

桐君百草园的“南天竹”

吴嘉言背第一句:“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吴嘉训背第二句:“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他们两人经常这样背诵句子。兄弟两人,你一句,我一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已经把《药性赋》背得滚瓜烂熟了。

《药性赋》把种中草药的药性分成寒性、热性、温性、平性四种,又一一概括他们的功效,并用韵语编写成赋,读来朗朗上口。

有一次父亲和两个儿子一起,他们来到了自家的百草园——梅坡,父亲要亲自考查他们的学习情况。父亲指着眼前的芍赤和白芍,手指着芍药说到:“芍药的药性背一下。”

吴嘉言马上回答到:“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父亲微微点点头,笑着说:“这个赤芍的根是红色的,它开的花是白色的;这个白芍的根是白色的,它开的花是红色的。”

桐君百草园的红梅开花了

父亲指了十几种中草药,兄弟两人都一一回答,没有背错的句子。父亲高兴地说:“你们都过关了,考核通过了。不过,这还是第一步,从今天开始,你们两个人要学习《黄帝内经》了。”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它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等学说。学医的人必须知道这些学说。

特别是脉象学说,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平时的点滴体会,他们两兄弟经过3年的摸索,终于弄懂了28种脉象的对症病情,用武盛街老百姓口头传说的故事来说,那叫一模一个“准”。

至于看舌辨病,对他们两兄弟来说是小儿科了,他们从小就学会了。所以通过望、闻、问、切,他们两兄弟基本上都会看一般的疾病了。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父亲的亲自栽培下,两兄弟都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和提升。

有一天父亲找来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本书,父亲对他们说:“现在是你们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时间了,只有懂得伤寒病的辨证施治原则,即“六经分类”才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中医师。”

桐君百草园的“牡丹花”

在青年时期,吴家两兄弟在父亲的指导下,通过学习与实践,他们终于可以自己独立行医了。

吴嘉言游走江湖在外行医的过程中,偶然的一次看到了“永庆堂”中医的王学佬也在同村行医,而且采用的方法和他完全不一样,用针灸打打就治好了疾病,让吴嘉言看了赞叹不已。

从此吴嘉言热切希望向王学佬先生拜师学艺,王学佬是个爽快的人,终于答应传授针灸秘诀,让吴嘉言无意中走上了一条被后人赞誉的探索针灸的阳光大道,并成为针灸国医大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水明代三世名医吴嘉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