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将尽,孟夏尤始,牡丹已谢,芍药时至。
微雨行云,觉春易去,金壶细叶,窈窕芳华。
春之明丽即将褪却,夏日清荷还未探头,幽草渐深,树荫渐浓之处,芍药款款而来。
正如“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如果牡丹是暮春花事盛大的收尾,芍药便是初夏美好的正式启幕。
春夏之交的雨连绵不绝,氤氲之中一枝带雨的绮丽,是风姿绰约的芍药。
它虽无牡丹的富贵娇艳,却如同温柔的彤云和淡染的烟霞,从桃红到粉紫,应有尽有,是立夏独属的烂漫。
湖北荆门芍药花基地芍药和牡丹那样相像,同科同属,甚至最初它们一起被冠以“芍药”的名字,以至于很多人都分不清二者。
人们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二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谷雨牡丹独占鳌头,芍药在初夏接续开放,由春到夏,续写着深情与美好。
相比牡丹的妩媚绝艳,芍药显得素淡清新,如同盛唐的秾丽与南宋的清雅,唐三彩的釉色浓厚与汝窑的如水青碧。
二者都如斯别致,如同中华文化中的每一幅诗画,每一寸芳华,自在开落,缺一不可。
牡丹总是仪态万方地在园圃苑囿中接受人们赞赏、惊艳的目光。
芍药除却野外盛放,亦可以在摆在案头,插于花瓶,不经意间回顾或清风拂来幽香阵阵才想到它的存在。
也宜家室也宜盆,芍药总是默然不争,那薄薄的花瓣染上淡晕,安静的暮色被晚霞浸透,它安静绽放,微笑诉说着诸多关于春夏的故事和情谊。
芍药的故事药食皆可,驻颜佳品——浑身是宝的“花中宰相”芍药芍药是毛莨目芍药科芍药属的花,也称“别离草”、“婪尾春”,雅称“花中宰相”,它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等地。
它相比牡丹更为耐寒,在朝鲜、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芍药可做专类园、切花、花坛用花等,可以栽植在林缘、山石畔、庭院之中,也适于盆栽和鲜切花。
芍药花大色艳,观赏性佳,因为和牡丹的花期具有延续性,所以常和牡丹搭配种植,花王和花相名副其实。
芍药花期为5-6月,块根粗壮,花瓣呈倒卵形,花一般着生于茎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
它是一岁一枯荣的植物,在冬天叶片会枯萎,到次年重新生长并开花。
层层捧出的芍药花它的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
芍药花极具观赏价值,相比牡丹在南北朝开始才逐渐成为人们的宠儿,芍药早在夏商周时期便广为栽植、为人称颂。
其名称中有“药”字,顾名思义,芍药是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卉。
其块根可以入药,刮去外皮可以加工成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有调肝脾和营血功能。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野生芍药的根部洗净便成为另一味中药赤芍,性寒味苦,有凉血、散瘀功能。
白芍入药除观赏与药用之外,芍药还有食用与工业价值。
用芍药花与粳米同煮制成芍药花粥,加入白糖清爽可口,可以养血调经,长期食用可以治疗肝气不调、血气虚弱、经期腹痛等症。
《御香缥缈录》中曾记载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将芍药花瓣混合鸡蛋面粉油炸后食用。
除此之外,芍药花还可以做成芍药花羹汤、芍药花茶、芍药花酒、芍药花煎等,制作简单美味可口却极具药食功效。
除了观赏、药用、食用之外,芍药的种子含油量约25%,可供榨油,还供制皂和涂料;其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谓浑身是宝。
芍药花茶别离之情,爱情之花,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五月花神,绰约芍药芍药入列六大名花,并被人们誉为“花仙”、“五月花神”,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是我国绘画体裁中的常见花卉,象征友谊与爱情。
《诗经》唯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彼时两情相悦的人,离别之时会互赠芍药以表情思。于是芍药便有了将离之名,被称作“别离草”。
李时珍云:“芍药,犹婥约也。婥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
芍药——别离草芍药华容绰约,故得名芍药,芍药不仅花容月貌,还具有很好的药用效果。
其根入药可养血之虚、活血之淤、降血之压,可以淡化雀斑、黄褐斑,让人们拥有与它一样的绰约容姿,人们对芍药喜爱可谓是“始于颜值,陷于气质,终于才华”。
芍药——华容绰约芍药虽无牡丹倾国之姿,却受到诸多喜爱,古往今来也不乏吟诵之诗词。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暮春,姜夔之悲,芍药凄美侧犯·咏芍药
姜夔〔宋代〕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说起芍药,一定要提到它的知己“千岩老人”姜夔,在《扬州慢》中他曾于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时路过扬州,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著名的淮左名都,曾经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彼时却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桥边红药年年之为谁生。
四月洛阳看牡丹、五月仪征赏芍药——扬州仪征至今是芍药的最佳观赏地,其仪征芍药园俗称“中华第一芍药园”,每年还会举办“芍药节”。
正如姜夔词中花事阑珊,春却独留扬州,眷顾那金壶细叶,舞蹈窈窕的芍药。
他愿为芍药自修花谱,他爱着那样的芍药和这座城,他吟诵着它们,无论繁华凋零,那样清雅空灵,低婉幽独,如同那悠远的萧声,让人悲叹也为其倾倒。
扬州市花——芍药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芍药,关于人生的思考和解脱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白居易〔唐代〕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白居易笔下的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开时还要争艳,落后才知色即是空,一切如梦——他在芍药的开落和交替中参悟禅意,不知这样离开悟还有多远,想将残花问与上人。
芍药如梦红芍药·人生百岁
王观〔宋代〕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在王观的词中,人生百岁,七十古稀,除十年幼,十年老,五十年一半分作睡眠,只剩二十五年,其中还不乏诸多烦恼。
仔细思量,能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如及时行乐,斗酒沉醉,与朋欢畅,人生不过是芳草上的露珠,短暂如斯,暂且用美酒和秋千欢歌打发。
作者如此适意豪畅,不拘小节让人羡慕,实则王观在此之前经历了从天上地下的差距。
芍药他曾22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大理寺丞。青春得意,落笔成章,令人称羡,曾因进赋《扬州赋》获赐“绯衣银章”。
但后因奉诏作《清平乐》惹恼太后,被“翌日罢职”,贬为江都知县。
《红芍药》是他被贬后自号“逐客”后所作,戏谑自嘲,很多人在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和风波后,重新开始感悟人生,从此为自己而活。
白芍药关于芍药的故事和诗词远不止此,芍药虽不如牡丹博得倾国之号,亦是春夏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
除了江苏扬州外,中国芍药观赏胜地还有四川中江(中国芍药之乡中国芍药谷4A景区)、亳州(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此外还有菏泽(曹州百花园)、洛阳(国家牡丹园)、北京(景山公园)等等诸多地区。
立夏之时,且去看一园芍药,或将其插在家中,感受这一份来自季节流转的美妙。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