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云南普洱茶的讲究2976
TUhjnbcbe - 2020/6/28 11:52:00

云南普洱茶的讲究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喜欢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耐泡是普洱茶的一个优点,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最多可以泡20次以上,其味与汤色会随着泡的次数增加慢慢的减淡。普洱茶在产地、品种、品质、制作工艺、形状包装、饮用上皆独具特点。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野生普洱茶树数百年历史的在正慢慢的减少,为了保护好先祖留下的自然文物,云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上年份的普洱茶树,树龄达到500-800年的古树已经禁止采摘茶叶了。普洱茶树与樟脑树、枣树等混生,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和枣香等香气,品质特优。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 步日部 ,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 普耳 (当时 耳 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 武侯遗种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檀萃《滇海虞衡志》)。武侯就是诸葛亮 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然而当地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诺族,深信武侯植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 茶祖 ,每年加以祭拜。晋 傅巽《七海》载: 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唐朝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 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说: 金齿百夷(傣族) 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茶叶成为最重要的商品和送礼佳品。明.谢肇制《滇略.卷三》载 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之成团。 这是 普茶 一名首次见诸文字。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推断: 普洱古属银生城,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顺治18年,藏胞派邓几墨勒根赉方物求于北胜(永胜)州互市茶马,10月开市,每年贸易茶5万担,普洱茶成了内地与藏胞友好交流的重要媒体,并成为藏胞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清朝时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代。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 普洱产茶颇为民害 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顺宁府太守琦嶙在凤山,现代寂寥。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普洱茶的讲究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