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哲学解说湖北人说勺气一词的历史原因 [复制链接]

1#
傻货

今天讨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词汇,“傻瓜”一词。通常我们将很蠢的人称呼为傻瓜,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么多“表示人愚蠢”的词汇,都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吧。

在汉语书面语中,形容人“傻”的词汇,我总结了一下,大体上包括:傻瓜、傻货、蠢货、呆瓜、笨蛋、愚蠢、愚笨、愚昧、笨拙、二货、二球、二愣子、二百五、痴呆、缺根筋、缺根弦、一根筋、轴、傻帽,等等。

笨蛋

在各地方言之中,形容人傻的发音可以说千奇百怪,我只说一个湖北人经常说却不知道典故的词汇——勺气。

在湖北省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形容一个人很傻会怎么说呢?第一反应就是说:“枪你妈个勺!”或者说“枪尼玛个勺气!”外地人可能存在两个疑惑,枪乃何意?勺气又乃何意?湖北人都知道,枪就是像,比如“枪他屋的妈妈”,就是说孩子长得像妈妈。

而最关键的就是“勺气”一词。很多湖北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个词究竟语出何处,为何这样说,只知道别人都这样说,于是我也这样说,只知道这个词就是表示“傻”的意思,可是却不知道这个词语背后有什么哲学逻辑或者典故。就包括我自己,我本身是湖北人,从小到大也没人跟我解释过这个事情,父母也说不明白,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于是我也跟着这样说,说着说着,然后就慢慢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很傻很蠢的意思。

憨豆先生

有的人将“勺”写成“苕”,他们认为红苕吃多了人会变傻,小时候我的父母好像也是这么跟我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说红苕吃多了人会“苕”,也就是变蠢,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个问题,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直到长大以后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也翻阅了一下《皇帝内径》中对于“气”的哲学概念之后,加上自己所思考出来的哲学体系,才慢慢地发现,这个词语的背后,有着严丝合缝的逻辑线。而那种认为“红苕”“白芍”吃多了人就苕的说法,纯粹是瞎扯蛋,甚至将湖北人说的“勺气”写成“苕气”也是荒谬之极的语言错误。

我们知道,中国人管后脑袋叫啥呢?“后脑勺”啊!“苕气”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准确来表达应该是“勺气”。因为后脑“勺”的气不足了,所以就说这个人是勺气。因为后脑勺的气不足,所以人很蠢了。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在其他一些地方找出同样的用词规律。比如对应于脚,我们说“脚气”,对应于手,我们说“手气”,对应于胃,我们说“胃气”,对应于心,我们说“心气”。

《黄帝内经》

不难发现,这些词汇中有些是形容疾病的,能够追溯的最早医书是《皇帝内经》,而《皇帝内经》成书时间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时期的作品,这一段时间我认为正好是道家思想的巅峰时期。《黄帝内经》说的气和《道德经》说的气,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后世者无法理解这个“气”究竟是个啥东西,所以只能慢慢地保留这个词汇的疾病层面的含义,而哲学层面的含义已经弄不清楚了。

《道德经》

我喜欢思考哲学问题,所以我就去尝试理解《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中所指的“气”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按照我的理解,“气”指的就是某一种物质所对应的非物质。这个听起来确实有点抽象。我们换一个表达方式去表达,比如说水有水气,指的是水中所含有的非物质的热气,比如所天气,指的是天空所含有的非物质的气,精气,指的是精子中所含有的先天元气,神气,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所对应的非物质的气,心气,指的是心脏部位所含有的非物质的气,脚气,指的是脚部所含有的非物质的气,勺气,指的是人的后脑勺所含有的气,手气,是指人的手中所含有的气,胃气,指的是人的胃部所含有的气,如此等等,还有很多类似词汇。

凹陷的勺部

这样解释,就非常好理解,逻辑也非常通顺。勺,应该就是指的是人的后脑勺向内凹陷的那一部分,既不是红苕,也不是白芍,将勺写成苕的写法自然也就是错的。

而后世者因为哲学修为不够,所以无法理解《道德经》所指的“气”乃何意,所以把勺气,理解为了傻瓜,把脚气理解为了脚部的疾病,把手气指代为人的运气很好,把心气,指代为人的一种性格,这些统统都是后世者没能理解《道德经》或者说《黄帝内经》所说的“气”为何物,而望文生义,偏离了词语本身的意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后世子孙在传播这些词汇的时候,已经改变了这些词汇本来的意义,而导致子孙的子孙更加不能理解这个词真正的原本意思。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正本溯源去只用这个词语最纯粹的意思了,也没有那个必要,但是有必要知道这个词咋来的,这有助于中医对于《皇帝内经》的理解,而且也让子孙后代明白我们的祖先为何要这样创造这些有趣的词汇,绝不是拍脑袋随便拍出来的词汇,每一个用词都是力求精准、精准的同时不失哲学含义。而我们只记得词语最表层的含义了,而忘记了词语最底层的哲学含义。

启发意义

我们现在在不停地推广普通话,很多小孩子都只会说普通话,甚至父母都不愿意教授孩子方言,认为方言就是落后的、陈旧的、腐朽的代名词,甚至很多人对说方音方言的人存在着歧视、认为这些人是乡巴佬,认为他们语言粗俗不堪,然而,我们的父母、爷爷、太爷爷很可能就是说着浓重的乡音长大的人。我们可以说普通话,但是也不应该忘记了自己的家乡话,那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留下来的文化之根,如果因为北京话的盛行,让所有的地方语言全部灭种,想一想都觉得悲哀!

太阳背后的智慧

因为还有很多的地方语言中,存在着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没有弄清楚为何这样说。比如,我们湖北话形容人傻,还会说“二愣子”,“二傻子”,可是我们几乎在书面语中越来越少地使用这些口语化的语言,甚至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词汇,就包括人人都会说的“傻B”一词为何这样说,有人去想过吗?可惜因为这些词语本身的骂人意思太重了,官方不让说,而人民却在天天说。真的到了某一天,中国人都只会说北京话的时候,人人都发现自己已经不会说家乡话了,就更加不用谈地方文化传承了。我并不反对推行普通话,我反对的是,数典忘祖,学会普通话,忘记了自己是哪里人!

自然之音

在我看来,很多地方的方音都非常好听,虽然有些听不懂,但是以一种欣赏音乐的态度去欣赏这些地方语音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喜欢的朋友,请评论、点赞、转发!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