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悦览精选此刻阳陂湖,新时代的富春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图像 http://m.39.net/pf/a_6450486.html

“不得不说,陂是个好字。

虽然自己不带水不带米,

读起来全部是山水叮咚、稻花飘香的悦耳声音。”

沈希宏/文

1

据《富阳县水利志》记载:阳陂(bēi)湖位于富阳城北十里临湖村。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年),县令郝砆主持开凿,周长十六里六十步,建有东西二闸,灌溉农田万余亩。

面南为阳,蓄水曰陂。阳陂湖,按照富阳本地话说,就是山坡的南面有只湖。

年我来到水稻所工作的时候,只知道水稻所是建在皇天畈。当时还不太知道阳陂湖这个浪漫的古称呼。富春江边上古阳陂湖的修筑,起到防洪蓄水灌溉的莫大功用,开辟了黄天畈一大片良田,年代后成为建设于此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试验农场。所以我们的试验田排灌都很方便。记得管理科研试验田的寒山,负责试验田工作时经常要提起,一号渠二号渠,一号闸二号闸。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用于农业灌溉的陂塘系统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阳陂湖周围一圈都是村庄、鱼塘、稻田。水利志里所说的临湖村,现在叫湖塍村。工作的前几年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下班了一会就逛到湖塍村。湖塍村有集市一条街,买个这买个那的,很是方便生活。后来搬到杭州住了,也隔三岔五地来吃个小餐、买瓶水、理个发什么的。有些年份我还在村里租田,种植名目繁多的各种水稻材料。所以我与湖塍村也算有些相熟。帮我管田的村民老俞,那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后来富阳开始建设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湖塍村这个村子都整体搬迁了。有一回去到村民的新家里。套间的房子住着是敞亮,不过锄头镰刀没地方放了,只好摆在电视柜上,边看电视边看镰刀。农忙的时候,我们要找插秧干活的人也不好找了。

新修的阳陂湖田园综合体,在年10月建成向公众开放,一派新景,焕然新生。花花草草是簇新的,绿道是簇新的,湖面是簇新的,来玩耍的人儿也是簇新的。听富春山居公司的人介绍说,阳陂湖田园综合体一期面积多亩,包含“一湖七园”,一湖是阳陂古湖,七园曰清涟、曰鱼趣、曰花漫、曰一岭、曰蒹葭、曰荷风、曰稻香。还有几十座小桥流水。你看看,因为挨着水稻所,果然就有一片稻香园景区,有其特色。公园里头的各类树木植物繁多,许多树木是70年代知青下乡种植的。湖中一个小岛上有一棵“元宝树”,树形神似一个元宝。好几处湖面都像龙爪一样伸展开来。看了一下导游图,修复后的阳陂湖,形如富阳的两只耳朵。把耳朵叫醒。

像是杭州有个西溪湿地公园,富阳从此也有了自己的一叶绿肺,有了一个好去处。我有块试验田在里面,所以我也沾光了常常去。与西溪相比,阳陂湖也是独胜在水,水上的动植物天堂。与西溪相比,阳陂湖多了独一份的田园气息。“我想起那天的满塘莲花和满树白鹭。和西湖比,和铜鉴湖比,这个湖很小,但更有田园气息。”有一次,我和朋友在一顿晚饭之前,快马溜溜地溜达了一圈,看了一会太阳背影。后来诗人志华发我这条信息。

其实阳陂湖的湖水更加通透清澄,十几只黑天鹅在湖面嬉水的倒影高清。我其实很爱看“筱容桥”边一排很大棵的乌桕树,乌桕赤于枫。我以为小跑一圈特别神清气爽。也很容易让人想到习主席的一句诗词: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2

陂,是水停留聚集的地方。

《淮南子·说林》有记载:十顷之陂。《诗·陈风·泽陂》则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阳陂湖“建筑南堤,东自海,西至于笕浦,以捍水患。”事实上是一处古代水利工程。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孙叔敖在我国历史上首先开始修建水利工程——陂。孙叔敖在河南商城一带主持兴建了期思陂,《大平御览》中有记载“楚相作期思陂,灌云雩之野。”孙叔敖还主持修建了安徽寿县芍陂,《水经注》也有记载“淝水流经白芍亭,积水成湖,故名芍陂。”可以说,两千多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初步知道和掌握了兴建陂的好处,用于灌溉农田福泽一方。寿县芍陂唐宋以来就实行稻麦轮作,至今灌溉稻田百万余亩。北宋王安石在《安丰张令修芍陂》一诗中写道:鲂鱼纷纷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陈舜俞和诗写道:才高欲献营田策,公暇还来泛酒船;称与淮南夸好事,耕歌渔唱已相连。陂塘,实在是鱼米之乡的雏形。

兴陂开稻田。陂塘系统,其实也代表了最早期的农耕技术。唐宋时期人们更是大量修筑陂塘灌溉农田。众多陂塘的兴修,与水稻在那个时代的广泛推广也有很大关系。苏轼《上皇帝书》云: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宰相张九龄曾充任“河南开稻田使”。正是一千年多年以前的唐宋时期,南方大量种植出陂塘稻米,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主食。金元时期,元好问《元遗山集》中写道:汇为巨陂,派为通渠,稻塍莲荡,延袤百余里。农耕与稼穑,首先要有水。中国传统稻作技术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水的认识与利用,是谓上善若水。

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年),经三次营筑,于元丰六年()竣工

陂塘系统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著名的五大古陂有木兰陂、南安陂、官杜陂、芍陂、信丰陂。安徽的寿县芍陂,福建的木兰陂,江西的槎滩陂,都先后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年入选的福建省福清市龙江天宝陂,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拒咸水蓄淡水工程。还有年新入选的江西潦河罐区的蒲陂、乌石潭陂、香陂,是江南丘陵地区典型的古代引水灌溉系统工程,植树造林,护陂固圳,因地制宜,人水和谐相处。

冬闲也要修补陂塘。陆游有诗云:冬休筑陂防,丁壮皆云集。范成大则说:只今农事村村急,第一先陂贮水塘。元稹为官也很努力,“冬筑酸塘,春贮水雨,夏溉旱苗,农人赖之,无凶年”,这才造就了“雪花布遍稻陇白,日脚插入秋波红”的大好收获局面。

浩瀚绵延的陂塘系统,属实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传承的一个缩影。

3

我还想说的是,阳陂湖的陂,在古代是一个常用字。

比如,陂字用作地名的地方还有太多了。《史记》记载汉高祖诞生于大泽之陂。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有月陂、鸭子陂、鸬鹚陂、泼陂河、叶陂、鸿隙陂、六门陂、黄河陂村、荆陂村、犁陂村、花陂村、堰陂村等等。福建省水遗产文化地评选出来的名陂有:木兰陂、南安陂、太平陂、官杜陂、太阳陂、双圳陂、五通夫人陂。地处吉水安处的江西吉安,也多有陂字,如槎滩陂,渼陂古村。可以想象的见,这些陂都是或大或小的农田水利,陂同学是浇灌了一方又一方的良田。而且,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带有陂字的地方临水而居,生态环境自然好。

再比如,唐宋诗词里,也是多得数不过来。看来诗人好陂。我就只好罗列部分如下:

[唐]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唐]李白《游秋浦白笴陂二首》: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唐]杜甫《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唐]白居易《东坡秋意》:寥落野陂畔,独行思有余。

[唐]韦庄《稻田》: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肥。

[唐]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

[宋]苏东坡《与胡祠部游法华山》:陂湖欲尽山为界,始见寒泉落高派。

[宋]陆游《南门晚眺》:萧萧浦溆渔歌晚,漠漠陂塘稻穗香。

[宋]陆游《稻陂》:白水满稻陂,投种未三宿,新秧出水面,已作纤纤绿。

[宋]陆游《思故山》:陂南陂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

[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宋]程颢《游月陂》: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宋]张镃《暂住新市行次谢村二首》:推窗面面得凉多,陂泺风翻渴水荷。

[宋]释文珦《春日怀人》:林岭春云满,陂湖春水多。

[宋]姜夔《念奴娇》: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宋]刘子翚《祷雨蟹泉》:遥知青青麦,春风满陵陂。

[宋]王令《出门》:乐有诗与书,游有山与陂。

[宋]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宋]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明]樊阜《田间杂咏》: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4

陂水清浅,陂湖禀量。千年古湿地——阳陂湖田园综合体开园一年了,每次见了都能看到新的绿意渐渐兴起,不远处山如眉黛。小动物们也越来越多了,夜晚蛙虫鸣叫,不时唱响一部部的《山水田园畅想曲》。

作为阳陂湖的邻居,我也算是半个东道主。在此,热烈欢迎大家来,一年四次阳陂湖。行走其间,你还一定能想象出千年以前的陂塘盛况。

阳陂湖,新时代的一幅富春山居图,杭州地铁6号线阳陂湖站到达。

报纸版面设计俞帆

编辑潘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