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古往今来,花开花谢,月圆月缺,都惯被文人骚客拿来寄情寓心,尤其历史上著名的“六大名花”,不仅四时可观,内涵寓意更是丰富,有惊喜,有惆怅,或柔美,或哀愁,世人也因此留下无数佳作为其吟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六大名花之一的“花相”,它因刘禹锡一句“妖无格”,从“百花之中,其名最古”沦为“花王”牡丹的陪衬,它就是芍药。
世人只知牡丹雍容华贵,它贵为“花王”,是四月花神,又因扎根在洛阳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千年帝都,那种骨子里透露出的孤傲与贵气,让其被誉为“国色天香”,有“甲天下”之说。而与牡丹花期相近,花形相似,且列六大名花之一的芍药,便时常被拿来与之相较。“诗豪”刘禹锡一首“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道出了牡丹不与群芳争的气量,也让芍药沦为了世人眼中牡丹的陪衬。
芍药是我国的著名传统花卉,是一种既能药用,又可观赏的经济植物,至今已有四千年的种植历史。古人称芍药为“百花之中,其名最古”,而根据“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可以看出早在夏商周“三代”之际,芍药就已被世人所传颂。而根据牡丹最先的名字“木芍药”也可知晓早在牡丹成名之前,芍药就已众所周知,因此芍药还有“四月余容赛牡丹”之誉。
可能是受到刘禹锡佳句的影响,很多人都先入为主,认为芍药是妖气妩媚的,与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大相径庭。事实上,与牡丹相比芍药确实少了些许端重,却多了份天真与风流。就好比《红楼梦》里的宝钗和林妹妹,一个端重自持,一个随性浪漫,可谓是各有千秋。我们知道李唐爱牡丹富贵,赵宋却偏爱芍药风流。
陆游祖父陆佃爱芍药,因此所著的《崥雅》一书,成就了芍药“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花相”美称。名相韩琦爱芍药,才有了后来“四相簪花”的典故美谈。苏颂以“重苞叠蕊三春后,腻脸丰肌百态生”描绘了芍药的风情万种。张镃用“自古风流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展示了芍药的不羁风流。
说到观赏芍药的绝佳之地,想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芍药的原产地扬州。扬州芍药始植于隋唐,在宋代时最为出名,有“广陵芍药天下冠”之说。韩琦为其感叹“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苏轼为其赞叹“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另外在“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省亳州市,每年春天也可观赏遍地芍花的绝美盛景。这里的芍药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所种白芍面积更是居全国之首,“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就是其春日里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