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伤寒,每周一味白芍 [复制链接]

1#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80524/6278641.html
?走进伤寒,每周一味

「白芍」

作为桂枝汤中的第二位药——白芍,是我国药用的传统花卉,白芍的花叶碧绿,花色洁白,除了能美化环境和供人观赏以外,白芍的根和花都能入药,是活血调经、消炎止痛的常用药,其药用部位是植物的地下根茎部分,它的花朵也可以晒干后作为一种花茶饮用,白芍除了内服以外,外用还是一味美白的好药,被称为中药美白仙子,中医药界有一首小诗描述了白芍的外观特点与功效:“白芍条匀两头齐,坚重粉色菊纹细,补血敛阴平肝阳,柔肝止痛用之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白芍吧。++++

白芍的功效

?

[药性]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现代研究]白芍具有补血、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血液黏度、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功能、镇静、抗惊厥、抗抑郁、改善记忆力、抗炎、镇痛、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主治]

?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

2、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本品敛阴,有止汗之功。若

[注意]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伤寒论》中的白芍应用

张仲景的《伤寒论》立方个,用药93味。用得最多的除炙甘草、大枣、桂枝外,当推芍药。可见芍药在《伤寒论》中的地位,芍药性味苦酸微寒,随着不同的配伍,在临床上起着多种效用,《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共计有30首,其配伍都是有一定法度的,为后世学习和掌握辨证施治用药树立了典范。

一、养血敛阴

芍药在《伤寒论中配伍桂枝用的方剂较多。《内经》谓:“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以酸收之,芍桂相配,一敛一散,助正驱邪,安内攘外。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小青龙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桂汤等共十一首方中的芍药可起敛阴和营的作用,配以它药则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效,《本草求真》谓:“芍药有敛阴益营之力,仲景桂芍相伍乃取解表与益阴兼顾之法,且芍药用量不大,以敛散相宜为准则。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浙恶风,翁翁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

二、平抑肝阳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养肝血,敛肝阴,平肝阳,用治脘腹、四肢挛急疼痛,配伍甘草,能调和肝阳,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伤寒论》

三、柔肝止痛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凡属寒邪疑滞血脉、而呈四肢逆冷或疼痛之证,临床如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均可应用。对于虚痛,仲景则加飴糖倍芍药,如“小建中汤”临床对属虚寒脘腹疼痛者有效,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

++++

文字编辑:金海燕文章审核:张亚辉张瑭本周中药分享

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