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治疗癌症新方甲乙煎 [复制链接]

1#
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215/4770345.html
?

一、主要药物

茵陈、茯苓、薏苡仁、佩兰、泽泻、郁金、柴胡、连翘、生甘草。方以茯苓、薏苡仁、佩兰、泽泻健脾化湿为君,茵陈、柴胡疏肝,郁金理气为臣,连翘(或加蒲公英)解毒为佐,生甘草解毒和中调合诸药为使。其加减为: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腹胀者加厚朴或枳实,少寐者加合欢皮、浮小麦,口苦、舌淡苔黄或黄厚者加黄柏、栀子、滑石,同时加用白扁豆、芡实等。

二、临床应用

临床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肝损伤,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脉多见弦、缓或滑,舌多见舌质红、淡红,舌苔薄白、白滑或微黄。

三、创用之思考

甲乙煎的雏形源于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肝损伤的方剂“戊己饮”(后更名甲乙煎),组方坚持以中医理论指导,坚持辨证论治,坚持实践、再实践。古人不曾接触“化疗”这一实践,因而不可能有治疗“化疗”肝损伤的成熟经验,但从化疗肝损伤的表现看,基本上是“肝病”“脾胃病”的证候,而历代医籍在这方面却有大量可借鉴的经验。笔者在拟定“戊己饮”时,参考了古今医家的经验,尤其是《黄帝内经》(后文统一用《内经》表述)和《金匮要略》的经典内容、王旭高的有关论述、《医醇賸义》的治肝病方及李冠仙治肝十法、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的内容等,着眼于化疗肝损伤病人的基本临床表现,认为在辨证论治时应考虑到以下内容。

化疗肝损伤的基本病机是正气我伤,肝脾(胃)同损,因此不能单治“肝”,应肝脾(胃)同治,而调理脾胃应为主线,这也符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古训。基本治法是健脾化湿,疏肝和胃,调理气机,佐以解毒。脾胃的调理宜“避温燥,远壅补”,药取“轻灵性平味淡”为主。所谓解毒,在一定程度上是考虑到癌这一原发病,取其辛散之性,可流通气血,解肝家蕴毒。组方不妄攻伐,以王道之药可以长服,达“柔而克刚”之效。临床实践以此方治疗了大量的恶性肿瘤化疗肝损伤患者,疗效可靠,而且应用中发现:中药治疗不仅对肝功能损害有较好的疗效,而且通过整体调整,扶正气保护后天之本,从而有利于抑癌抗癌,且对化疗引起的胃肠反应及粒细胞减少,亦有一定疗效。这是中医药治疗的特点,亦是优点。

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统计了恶性肿瘤化疗肝损伤单纯中药治疗者40例:

(一)40例中原发病为胰腺癌1例,直肠黏液腺癌3例,结肠癌2例,胃癌3例,乳腺癌19例,卵巢癌3例,食管、贲门癌2例,肺癌5例,何杰金病1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二)化疗1个疗程15例,2个疗程16例,3个疗程4例,4个疗程2例,6个疗程1例,7个疗程1例,服三苯氧胺1例。

(三)40例均为重度肝功能损害。脉象:弦脉10例,细脉15例,弱脉9例,滑脉6例。舌象:淡红舌25例,红舌7例,暗红舌(或有瘀斑)8例。舌苔:薄白苔16例,白滑苔15例,白腻苔5例,薄黄苔4例。服中药甲乙煎者,每周服6剂,当时拟定服药12周为一疗程(有些病人每月查一次肝功能,有的病人治疗未及一疗程肝功能即恢复正常)。结果:服药1疗程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者20例,明显改善者(肝功能接近正常)17例,改善不明显或不稳定者3例。(注: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及笔者的水平,一些统计是粗糙的,但初步证实了甲乙煎的疗效,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四、医案举例卵巢癌化疗后肝功能受损关某,女,49岁,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初诊:年8月15日。主诉:卵巢癌化疗后肝功能受损,间断腹胀6个月。证候:恶心,脘腹胀满,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滑。辨证分析:肝郁脾虚,湿郁化热。治法:疏肝健脾,清热利湿。处方:自拟甲乙煎化裁。茵陈30g,茯苓30g,薏苡仁30g,佩兰10g,泽泻10g,郁金10g,柴胡10g,连翘10g,生甘草10g,竹茹10g,白茅根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年9月16日二诊:

患者药后肝功能复查正常,但有倦怠乏力、少寐、下肢疼痛等不适,舌红苔白脉弦。

辨证分析: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30g,白术10g,薏苡仁30g,生甘草10g,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合欢皮10g,全蝎6g,茵陈15g,鸡血藤1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

年10月14日三诊:

患者少寐好转,倦怠乏力感大减,仍下肢痛,舌红苔黄脉细。血常

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7×10/L。

辨证分析:脾肾两虚。

治法:滋肾填精,健脾益气,养血活血。

处方:自拟调营饮化裁。

熟地黄25g,山茱萸10g,山药30g,鸡内金10g,黄精10g,制何首乌10g,黄芪10g,当归10g,丹参10g,鸡血藤10g,茵陈30g,合欢皮10g,白茅根1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

2个月后随访,药后白细胞计数复常,病情稳定。

本例初诊以化疗后肝功能受损为切入点,治以自拟甲乙煎;二诊以“倦怠乏力”为突破口,以疏肝健脾为治;三诊紧抓“白细胞计数降低”,下肢痛乃不荣则痛,迅即转变思路,以自拟调营饮扶正,谨防病情生变,以达层次分明。

将该方化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来源于拓宽思路,来源于经验的更新、因为在应用时笔者又受到了几点启发。①该方的实验研究证实对CCla造成的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推测其治疗乙型肝炎时亦会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②该方的致突变和抗突变实验结果证实未显示致突变作用而显示一定的抗突变作用,此作用与中药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而此种作用也是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值得十分重视的内容。③该方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插曲,因操作上的问题,有的实验动物标本出现细菌污染情况,而实验中发现该方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对照药的标本未见此情况),这正与中医的“解毒”吻合,虽然致乙型肝炎的病毒较复杂,与污染标本的细菌不同,但中医“毒”的概念亦较广,而“解毒”中药作用的发挥也是多途径的复杂过程,这一点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也是值得注意的。④有症状的乙型肝炎病人其临床表现与化疗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也有颇多相同之处,二者病机与治疗原则亦可相通,这恰恰是中医“异病同治”的优点。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此方治疗乙型肝炎疗效满意。

肝癌

黄某,女,52岁,河北省廊坊市某县居民。

初诊:年9月20日。

主诉:腹胀食欲不振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因腹胀、食医院检查,CT示:肝右叶高血供团块,考虑肝癌;肝硬化;脾大、腹水;食管下段及胃底区静脉曲张,肝门区、肝胃韧带区、腹主动脉周围多发淋巴结。进行一次介入治疗后,症状不减。化验检查:ASTU/L,ALT91U/L,A/G1.13,总胆红素31.9umol/L,AFPng/mL。遂就诊于中医。

证候:脘胀便溏(3~4次/日),纳差,足肿,脉滑,舌红苔薄黄。

辨证分析:肝郁脾虚湿困。

治法:疏肝健脾化湿。

处方:“甲乙煎”合藿朴夏苓汤化裁。

茵陈30g,茯苓30g,猪苓10g,薏苡仁30g,白茅根10g,泽泻10g,郁金10g,柴胡10g,连翘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生甘草10g,藿香10g,厚朴10g,淡豆豉10g,陈皮10g,清半夏10g,滑石1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

年11月1日二诊:

纳差足肿减轻,腹胀大便溏(1~2次/日),伴口苦,脉滑,舌红苔薄黄。

查B超:肝硬化,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腹水,肝周少量积液,胆囊壁水肿。复查肝功能:ALT18U/L,AST39U/L,A/G1.74,总胆红素23.7umol/L。

服药已效,仍拟原意处方化裁。

茵陈30g,茯苓30g,薏苡仁30g,佩兰10g,泽泻10g,郁金10g,柴胡10g,连翘10g,生甘草10g,白茅根10g,猪苓10g,淡豆豉10g,厚朴10g,陈皮10g,山药30g,鸡内金10g,车前子10g(布包)。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

年12月7日三诊:

证候:脘胀便溏,便前肠鸣阵作,脉滑舌红苔白。复查肝功能:ALT

18U/L,AST39U/L,A/G1.14,总胆红素23.7umol/L。AFP:.50ng/mL。

治法:仍遵原法进退。

处方:茵陈30g,茯苓30g,薏苡仁30g,猪苓10g,佩兰10g,淡豆豉10g,泽泻10g,郁金10g,白茅根10g,柴胡10g,连翘10g,生甘草10g,车前子10g(布包),厚朴10g,陈皮10g,山药30g,鸡内金10g,荆芥1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

年1月26日四诊:

服药后已无明显不适,脉滑舌红苔白。

有关检查:医院检查CT大致同前(但肝门区、肝胃韧带区、腹主动脉周围多发淋巴结影,轻度强化)。肝功能复查:ALT25UL,AST37U/L,A/G1.27,总胆红素22.2umol/L。AFP:39.69ng/mL。

近期疗效满意,继续年12月7日方,猪苓改15g,白茅根改15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服6剂。

该例治疗的近期疗效还是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症状明显改善,且肿瘤标志物(AFP)由介入治疗后极高值大幅下降至近正常值,治疗中坚持的仍是突出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对于其他一些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之患者的治疗,有些地方尚需进一步探讨,但笔者体会,仍应以辨证论治为主,此例的治疗也提示了此点。

——刘亚娴《纯中医辨治肿瘤五十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