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中医独创ldquo新式教学法rd [复制链接]

1#
有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07186.html
白癜风这个病怎么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07186.html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424854.html
卤米松乳膏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76.html
北京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北京好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北京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我之所以要下定决心学中医,大概就源于儿子得过的两场病。一是他1岁多时,长了霰粒肿,西医说要手术。我从心底排斥“全麻”,抵死不从,并利用当医疗记者13年积累的资源,前后找了差不多20个医生,可是,他们都说“必须手术”。最后,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求助于中医——也多亏了这个决定,儿子痊愈了。二是他3岁多,刚上幼儿园没多久,就被传染上“手足口病”,询问西医朋友,说“住院吧”。我不想让他输液,又去找中医——结果,6服中药,90多块钱,吃完就好了。两件事情累积,我开始好奇:中医怎么就这么神奇?不就是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吗?排列组合后怎么就能治病救人?怎么就能解决很多疑难杂症?可是,每当我想探究其中真义时,中医大师们就开始很玄幻地讲“阴阳五行”、“脾虚肝郁”……这些话仿佛是飘在空中的云朵,抓不住,也get不到其中精髓。每次听不懂的时候,我就会赌气地想:不就是一门学问吗?他们能学会,我怎么可能学不会?于是开始买书、跟门诊,见缝插针地开始了自己半吊子的自学中医之路。但我很快发现困难重重:哪怕我是新闻系毕业,哪怕我的古文功底尚可,可读起中医古籍,依然一头雾水。我向中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取经,他们坦言相告:确实在学校学了几年系统的中医课程,但“学完仍然不会看病”。怎么能学好中医,怎么学完就能直接用于临床,着实成了大难题。书架上早已摆满密密麻麻的中医书籍去年,我无意间听说,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医师李鲜教授每周一晚上,会让所有学生们在一起相互背经典、讲其中精义、分享学习心得、相互点评……一开始,只有李鲜教授的学生们参与,慢慢的,其他科室的医生也跑来旁听。从去年开始,医院的不少教授,也会雷打不动地在周一晚上跑来跟学生们一起学习……李鲜教授朗诵经典活动现场不就是一场“经典诵读学习现场”吗?这些医生、教授们怎么就如此感兴趣?医院的西医教授们,他们怎么突然成了“中医迷”?6月17日,医院要再次举办“李鲜教授师门诵读经典活动”,我第一时间在现场见识了“李氏教学法”的魅力。“我是李伟康,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伤寒论》第40条‘小青龙汤’证的解析……李鲜老师在治疗肺胃寒饮时,常把干姜、细辛、五味子等三味药合用,对消散寒饮、止咳定喘非常得力。”“好,我来点评一下李伟康的观点……”认真点评每一场的李鲜教授“我是李晨,我将从经典重现、条文理解、医案选录、分析总结等4方面和大家探讨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证……李鲜老师常说,学好半夏泻心汤,可以治好一大半的脾胃病。临床中在运用半夏泻心汤时,应注意寒热虚实4个方面……”“好,我来点评一下李晨的观点……”“我是赵树克,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李鲜老师的医案。去年9月3号,郑州天气非常热,有个60岁的男性来看病时却戴着帽子、穿着西装,进门就让关空调、拉窗帘,说窗户缝里漏出来的风都很冷,甚至还让我们给他开电暖气……李老师判断他是‘营卫失调,表虚不固’,用了桂枝10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制附子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干姜10克。当天下午吃完药,患者恶风、畏寒、汗出明显减轻,还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吃完药,他敢在走廊里走动了……”“好,我来点评一下赵树克的观点……”12位学生逐一上台,各自摘取一段经典,逐句解析后,再配合临床医案,说出自己的用药感悟和心得。而每当该学生说完,就会有一位同门师兄弟来“挑刺”,坦诚提出个人建议——无论对方是师兄师姐,还是领导大咖,点评起来毫不留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此学习,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为什么要独辟蹊径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学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家二级教授李鲜说:“年,我考进了河南中医学院,自此踏上了学中医之路。从学生到医生,从大夫到教授,我时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7年前,我创办了诵读经典学习班,每周一晚上,我都会带着大家一起学经典,从未间断。因为只有学好经典,才能做强中医。很多年轻人学中医理论,只是带过一下,把重点放在开方看病上,这就像在荒漠上种树,很难载出参天大树……”但是,李鲜教授强调:钻研经典的目的,不但为了“钻进去”,更要最终从经典中“走出来”。就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剑,原文如下:“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初看小说时,我根本不懂:为什么张三丰教完张无忌,却又要他将把招式全部忘记才算“学会了”?时至今日才大致理解一二。就像婴儿跟父母学说话,一开始只会模仿几个字,等真正学会了,会自己表达了,才称得上“学会说话”。这就是“忘了别人教的东西,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理解,这叫“融会贯通”。以张无忌为例,他以前已学过很多剑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虽然张三丰让他忘了招式,但只要他记住了太极剑的精神和思路,并将以前已经牢牢掌握的剑法融入其中,做到融会贯通,何尝不是个中高手?而这,才是张三丰让他忘了具体招式的原因。而这,才是李鲜教授先让学生熟读经典、融会病案,抛出观点、相互“挑刺”地钻研后,再跳出经典、勇于创新的良苦用心啊!

"一键三连"支持一下呀~

喜姑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