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蔓荆子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蔓荆子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蔓荆子又名蔓荆实,万荆子,蔓荆子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蔓荆子的作用是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蔓荆子用药禁忌是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蔓荆子。
基本概述
药名:蔓荆子
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昏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来源: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记载: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功效作用
1、蔓荆子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蔓荆子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配菊花、蝉蜕、龙胆草等同用;蔓荆子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参、白芍等同用,还可用蔓荆子治清阳不升,目生翳障,耳鸣耳聋等症,如益气聪明汤。
2、蔓荆子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有祛风止痛之效,蔓荆子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常与菊花、薄荷等同用,头痛头风常与白蒺藜、川芎、钩藤等同用。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蔓荆子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4、《广西中药志》记载:蔓荆子治胃痛。
5、蔓荆子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6、《医林纂要》记载:蔓荆子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7、《药性论》记载:蔓荆子治贼风,能长髭发。
8、《本经》记载:蔓荆子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9、蔓荆子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1蔓荆子汤
组成:蔓荆子2钱5分,黄柏(酒拌炒4遍)3钱,白芍药3钱,黄耆1两,人参1两,炙甘草8钱。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临卧温服。
功效: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方解:参、耆、甘草大补中气以强脾胃,蔓荆升清阳而通九窍,白芍入厥阴而和荣血,黄柏除湿热而滋肾水,使精气足而清阳升,则脏腑和而障翳退矣。
来源《兰室秘藏》卷上。
2黄耆蔓荆子汤
组成:黄耆人参各3克黄连柴胡各2.1克蔓荆子当归葛根防风各1.5克生草3克细辛叶0.9克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稍热服。
主治:眼棱紧急,以致倒睫拳毛,损睛生翳,及上下睑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
方解:肺气虚,黄耆、人参实之,为君;心受邪,黄连除之,肝受邪,柴胡除之,小肠受邪,蔓荆子除之,为臣;当归和血,葛根解除为佐;防风疗风散滞,生甘草大泻热火,细辛利九窍,用叶者,取其升上之意为使也。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3蔓荆子黄芪茶
材料:蔓荆子5g、黄芪3g、白芍3g、人参1g、黄柏1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疏风清热益气。
主治:外感头痛、咳喘短气;劳疫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来源:《兰室秘藏》。
用药禁忌
1、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蔓荆子。
2、《本草经集注》记载:蔓荆子恶乌头、石膏。
3、《本草经疏》记载: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蔓荆子。
4、《医学启源》记载:蔓荆子胃虚入不可服,恐生痰。
5、《本草汇言》记载: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