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是著名野生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赤芍是北方野生药材品种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种,也是一直以来人气较旺的品种,赤芍在年的寒冬再度开始发力,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点燃了沉寂许久的药市,目前内蒙产地赤芍统货38-39元,由于大货不易组织,随着需求拉动,市场货源的进一步紧缺,后市行情仍有继续走高迹象。
一、概况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入药。赤芍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
二、产区分布
赤芍主产于黑龙江、内蒙、甘肃、四川等地,目前主要商品量来源于内蒙、甘肃两地,以野生为主,目前尚无大规模家种报道;价格以前内蒙货略高,近年来由于内蒙资源不足,与甘肃货基本持平。
三、需求增加
赤芍年需要量大约-吨以上,市场供应完全依靠野生品,因生长周期较长要6-7年,一旦被采挖很难恢复,产地的资源储量已经非常匮乏,市场供应不能保证,加上生产能力的下降和劳动成本的上升,供应量仍将继续下降。最近几年主产地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政府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渐增大,也对赤芍的生产采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赤芍在过去的十数年来,虽然有了很大的升幅,但扣除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上升的幅度还不是特别大。尽管前几年赤芍被黑白芍大量冲击,从而掩盖了赤芍供不应求的真相,但自去年市场逐渐规范,假冒伪劣被大量遏制,赤芍的供应吃紧才逐渐显现,其自身价值随着行情的上涨才得以扬眉吐气。尽管和白芍属同一科属植物,但功能和主治有明显的区别。
四、资源减少
因连年采挖,已达到滥采滥挖的状态,政府近年来管理力度一再加强,特别是内蒙地区,严禁农户入山采挖,采挖人变少,产量也随之减少少,而且部分地区只敢以鲜货快速交易,有些购置了货源的商家也很难将货源从内蒙运出,这也进一步抑制了赤芍产量的增加。
五、影响价格上涨的原因
赤芍分为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的粉赤芍,还有一种是四川和甘肃等地的川赤芍,总体来说,川赤芍含量稍差,价格稍低。众所周知,赤芍一直都是伪品充斥和以次充好非常密集的品种,有的人就用黑白芍切片冒充赤芍,从而造成正品赤芍用量的减少;还有价格高时不法药贩将地榆片掺入赤芍片中,赤芍价格越高掺入量越大;同时粉赤芍价格要好于川赤芍,粉赤芍价升,川赤芍也会被掺到粉赤芍中出售。所以赤芍一旦价格出现上涨,伪品就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正品赤芍的正常交易。
六、后市分析
赤芍家种不成规模,而且生长周期3-4年,野生资源减少,伪品打击力度加大,家种远水难救近火,赤芍依然靠野生资源供应,后期行情应该维持高位,但此品种分布仍然较广,随着国家对伪品打击力度减弱及价格过高后调动的采挖积极性,货源还是会大量应市,价格会出现小幅回调,但在家种没有大规模应市之间应该都是保持上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