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老牌名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71020/5777843.html当代生活水平在提升,物质条件在改善,但精神压力也呈现正性增长,“生闷气”发生频率近年来逐渐增高,从50后到00后,从蓝领到白领,从北方到南方,涉及到各行各业,甚至一个出生不久的孩童也会“生闷气”。儒家所讲“为学日益”,知识在增长,见识在延伸,烦恼也在增多,心境也在缩小,以至于遇到不顺意的境况,就会产生心情不佳、失落感、嫉妒心、烦躁心等不良情绪,这就是导火线,会横亘在身体的薄弱环节,攻击身体的皮肤、肌腠、血脉、筋脉、六腑、五脏,循环往复,不得休止,耗伐身体正气。年轻体质壮者尚可拖延时日,年老体质弱者命在旦夕,亦有平素体壮如牛,猝然心梗者,也可见病病殃殃,生存质量堪忧者。故有感于此,列数“生闷气”由来及去路,并据此自身对照,选用小方小法以调养,或可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即是;归属五行,木、火、土、金、水即是。每一脏有相应的天地对应,官窍对应,体液对应,神志对应,音律对应,颜色对应,具体的内容我们后续会慢慢讲解。我们今天讲的“生闷气”多与五脏之中的“肝”和“心”相关,中医认为,肝与天地间的风气、木气对应,风是流动不得拘束的,树木是笔直挺拔不得弯曲脆弱的,所以肝与二者对应,必然与风、木的特点相类似,在人体,肝气主导调畅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疏通脾胃的消化吸收,协助人类的繁衍生息,若是肝气不顺,心情不佳,五脏六腑的气机均会壅塞不通,譬如泥石流堵塞道路一样,气血不得运转全身,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我们平素说的“生闷气”、“肝郁”、“气死我了”“我胸口难受”、“我心烦”等语句在医学上统一归属于——肝气不舒,心气壅塞。
以上所说属于“生闷气”的来源及根源,那么问题来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我他生活在俗世之间,呼吸一样的空气,吃着五谷杂粮,难免遇到事情不顺,“生闷气”可以说发生在身边的几率很大,生闷气后,会发生哪里不舒服,最终走向什么结果呢?
“生闷气”发生于肝,通畅调节功能失常,气就会壅塞,张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这就是中医讲的要“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所以我们知道,气机壅塞后,首先欺负的一个地方是——脾胃。脾胃主管受纳、腐熟水谷、水分,运化谷物和水气,若脾胃顶不住了,首先就会出现恶心、食欲不佳、腹胀、口气重、口干、口渴、口苦、大便干或腹泻等症状,继而会发展成胃息肉、肠息肉、胆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痔疮、反流性食管炎等有形疾病,这是疾病的逐渐发展加重过程。大家可以看得出,一个小小的“生闷气”就衍生出了这么多临床疾病。不要急,这只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第一步,“生闷气”的后果严重性还在后面。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木生火,木克土,金克木。肝属于木,心属于火,肺属于金,脾胃属于土。刚刚讲了肝气不顺可以导致一系列脾胃疾病,或轻或重,这属于“木克土”的表现;若是木生火呢?肝气不顺,就会依次传递给心脏,坏情绪会感染一样,负能量譬如计算机病毒,譬如新冠病毒,首先传递给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心脏就是肝的下家,“生闷气”后,心胸就会莫名不爽,或者胸闷、气短,或者失眠多梦,或者心绪烦乱,或者无名火乱窜,甚至会出现心律不齐,心中悸动不安,心肌缺血等,再甚者,会出现二联律、三联律、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脏疾患,回头一看,罪魁祸首就是“生闷气”。那么,既然已经肝郁了,必然是“闷”的,未得到充分发泄。“郁闷”与“狂躁”对应,一个性弱势,一个性强势,所以“郁闷”肯定是木气压抑了,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肝气也是如此,郁闷啊,郁闷,不在郁闷中爆发,就在郁闷中灭亡。而大概率事件是: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一般都是暴脾气,“生闷气”后续发展故事情节,多是爆发,多是反过来克伐它的上家——肺。肺开始倒霉的症状就是我们常见的咳嗽,连续一月甚至数月不止,咳起来一阵顿咳,咳嗽的面红脖子粗方能休息片刻,稍微缓解后,又来一波连续咳嗽,譬如咽喉中有一毛刷子,定时引动咳嗽,另外也会出现流鼻涕、鼻炎、鼻窦炎、吐痰(多黄粘痰)、清嗓子等津液不化的症状,经久不愈,进一步消耗肺气,形成肺部结节灶,毛玻璃样,肺钙化灶,肺纤维变粗,肺大泡,甚至出现化脓性炎症,比如大叶性肺炎,最终形成肺癌,危及生命。
因为疾病的形成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笔者根据临床所见,仅仅以“生闷气”做导火索引出话题,大略用五行相生相克思维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可能对于中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对于普通大众,稍有难度,因笔者水平有限,不能再通俗展开论述,只是大概列举了因气机不顺导致的疾病,涉及了肝、脾胃、心、肺的病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取需要的即可。现整理几个小方和方法供大家体验。
1.穴位:期门穴、太冲穴(不知道在何处可以百度):左右各一,共四穴。具体方法:“生闷气”患者多在期门穴位置有刺痛及结节,以手代针,按摩揉拨结节,直至结节消失,开始可能疼痛明显,坚持下去就会收效;太冲穴地方多压痛,以胀痛为主,以手大拇指顺时针逆时针相同圈数揉按即可,比如顺时针21次,则逆时针21次。按压至穴位柔软不痛为止。
2.中成药一: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适用人群:肝脾不和患者。市面多有销售,因工艺比较成熟,各个品牌相差不大,可以按说明服用,若是要求效果更佳,建议自己动手取中药磨成细粉,储存玻璃瓶内,每日两勺,温水冲服。
附方:生甘草15克,当归、茯苓、生白芍、生白术、柴胡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中成药二:小柴胡颗粒,适用人群:肝气郁结,不论新久,皆可一试,最好选用同仁堂牌子。用法:按说明书,强壮者可以加大剂量,体弱者适当减少剂量。
3.舒肝润肺方:桑叶3克,薄荷3克,黄芩6克,前胡6克,枇杷叶3克,生甘草3克,生麦芽3克,天浆壳2克。
适用人群:肝郁肺气淤者。用法:烧水壶煮茶代茶饮,不拘时候。
4.舒肝安神方:柏子仁3克,夜交藤6克,生麦芽2克,薤白2克,桔梗2克,枳壳2克。
适用人群:肝郁心塞者。用法:烧水壶煮茶代茶饮,不拘时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